书韵乐园 -心理问题答疑解惑:心理咨询个案解析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8 19:46:21

心理问题答疑解惑:心理咨询个案解析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心理问题答疑解惑:心理咨询个案解析精美图片
》心理问题答疑解惑:心理咨询个案解析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心理问题答疑解惑:心理咨询个案解析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1811139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7.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8 19:46:21

内容简介:

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使得人们的心理疾病问题成为一种常态,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直接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心理问题答疑解惑》的作者长期专注于心理访谈和心理治疗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将多年的工作案例整理成册,向处于心理困惑中的朋友介绍相关的案例、心理解析和解决方案,以期他们能够从他人的经验里汲取宝贵的教益,从而纠正认知上的偏差,调整情绪和心态。


书籍目录:

心理障碍篇

法情纠结篇

夫妻相处篇

婚外恋篇

婚姻危机篇

教育篇

婚姻困惑篇

励志篇

法律篇

恋爱篇

伦理篇

亲子篇

青春期烦恼篇

重塑自信篇

婚恋误区篇


作者介绍:

施梦娟,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邀委员、广东省妇女学研究会理事、广州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副会长,专注精神科与神经科的医疗、科研工作及心理咨询工作几十年,曾接待万例以上治疗个案,具有丰富的临床治疗与心理咨询经验。多次受邀报纸、电视台等媒体采访报道,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数百次应邀在学校、企业、政府单位等公开授课及讲座,广受好评。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1.

女儿为何怕见人?

我女儿是个高中学生,这两年来特别胆怯,见什么人都怕。既怕生人又怕熟人甚至怕见亲人,一见人就像逃瘟疫似地避开,怕看别人的目光,上课时总是逃避老师的视线。她越想克制越无法克制,越不愿想的事越要想。学习成绩下降,眼下将要迎接高考,她已急得流泪,看着她头发一把把脱落,晚上辗转难眠的痛苦,却不知如何帮她。

初中时曾有个男同学追求她,引来同学们议论,老师当众给予批评。她一直品学兼优作风正,从未经过这种“羞辱”,又不敢和父母说,怕再受指责。只得处处躲避,时时谨慎,从怕这个男生发展到怕其他男生甚至怕所有的男人,包括父亲和男性亲友。她不敢去人多的场合,客人进门她就躲入卧室。她在日记中写着:“怕、怕、怕……精疲力竭。头痛,累,心绪极坏,无可救药,真想死。”看到这后三个字,我心欲碎。

一个“怕”字可能毁了我女儿一生。

中国有个谚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儿童被猫咬痛过,见老人的长胡子也会惊哭。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它的本质就是恐惧,老百姓称之为“怕”。

你女儿的恐惧,对象一再扩大,程度渐有加重,且持续两年之久。出现情绪悲观、焦虑。影响到她的学习与正常社交。这种恐惧超出了正常人范围,属于“见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了。

心理疾病往往有心理创伤史,她的创伤不复杂,就是那次老师当众批评。这使一个对异性追求者不知所措、情窦初开的内向少女无端蒙受耻辱,承受自尊心被猛击后的痛苦。“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我们不赞成中学生恋爱,但要理解他们向往与异性交往的心情。这种矛盾而复杂的愿望不是用压力或简单的说教能够完成,反而激发他们的反感或是挫伤他们正常性心理的发育,使一个应该靠近同龄异性年龄的女孩对异性产生强烈而持久的恐惧。经过两年的演进,已使一个花样的少女痛不欲生。

           心理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阳光、雨露,细心修剪。一旦把心灵的嫩芽压弯而过早萎谢,就不是大人们“我为你好”一句话能够服人的了。

尽快把女儿带去看心理医生,对她的精神状态做详细的检查与评估,请医生为她做进一步诊断与治疗。

 

2.

我是否“黐线”?

五年来,我到处看病,做过各种检查,包括的CT及核磁共振。医生们的结论不约而同:没有病。可是我活得非常痛苦,至今仍不知究竟是什么病,连我的亲友也认为我“自寻烦恼”、“无事生非”。

我今年30岁,已做了母亲,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生活道路顺利,父母、丈夫都对我爱护有加。父亲一贯严厉,脸上少有笑容。在畏惧父亲的心情中长大,我比别的孩子胆小怕事,容易紧张惶恐。

五年前,我渐渐变得害怕见人,除了家人,谁也不想见,人越多的地方越怕去,怕开会,怕上街。害怕时会心慌、脸红、出汗、手抖、紧张,浑身不自在。单位里的同事们背后说我“怪”、“黐线(神经病)”,我渐渐地不敢上班。请事假躲在家中,却又怕孤独,后来发展到不敢出门。我哭着求丈夫不上班,陪我。常有心慌心惊、烦闷、失眠、头痛。我成了一个“没有病”的废物及丈夫的包袱,几次萌生过自杀念头。请问,我是不是患了“痴傻”病?能治吗?

你描述的现象属于“恐怖”心理。心理学家把恐怖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多数人都有的,例如怕高、怕黑、怕蛇、怕老鼠等。另一类是大多数人没有的,例如怕上街、怕见人等。后者是一种症状,名为“恐怖症”。

恐怖症有多种,你属于“社交恐怖症”,惧怕的对象是人。由于这种恐惧的反应十分强烈,可能出现脸红、心跳加快、出汗、发抖等现象,因此影响你对人的交往及正常的社会活动。患者本人理智清楚,明知不必,却无法控制,就像我们看电影时明知是虚构也会被恐怖场面吓得心惊肉跳一样。

我国古代的“杞人忧天”即是恐怖症,只是对象不同。

恐怖症有四个特点:一是害怕的程度与客观处境不相称;

二是不能用主观努力或说服解释消除;

三是本人对此有自知之明,感到痛苦;

四是导致对所怕对象的回避。

恐怖症不是精神病,对治疗的反应良好,即使不治疗也会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或消失,所以中老年人不会“一见人脸红”。只是这种自然消失的过程如果太长,将使宝贵的时间蒙上痛苦且无所作为。

社交恐怖症与性格有关,自幼让孩子生活在自由轻松的集体中,培养活泼勇敢的个性,避免使孩子感到压抑拘谨,性格形成的关键年龄是0~7岁。

建议请心理医生治疗,包括药物及心理治疗,效果很好。

 

3.

更年期的困扰

    我今年61岁,现退休在家,曾是名科技人员,这几年我被妻子管束得苦不堪言。

我与妻子是同班同学,感情一向很好,她曾与我度过清苦而坎坷的漫长岁月。在我支援边疆建设期间,她带大两个孩子,晚上还要看书写论文,是个爱我又十分坚强的女性。由于年轻时的操劳,她虽与我同岁,外形却显得比我苍老。

近三四年来,她变得容易生气且疑虑重重,我走到哪她都要跟着。做晨运要跟,外出与友人聚会要跟,到单位开会她要坐在我旁边,我与人通电话,她凑近耳机听。怀疑我与别的女人有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后来发展到不许我看电视里的漂亮女人,每天她外出买菜就把我反锁在家,我到阳台上站一会,她就说我在看对面的女人。我与她解释,她就又哭又闹,说我嫌她老了。女儿、亲友、同事们的相劝她都听不进,有人建议她去看精神科医生,她怒斥道:“我没有病!你们才有病!”

无端受侮辱令我烦恼,她弄得家无宁日,使我行动受限,生活变成负累。不了解真相的人以为我老不正经,在美国的儿子也打电话来要我“检点自己”,气得我想离婚。她神智清楚,我不相信这是病,特来请教。

妇女更年期(45~55岁)由于卵巢功能下降并逐渐走向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出现某些躯体或心理变化。例如月经停止、颜面潮红、性要求淡漠、情绪易激动、忧郁焦虑、敏感多疑等,这些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出现在更年期前、中或后期。由于青春不再而怕丈夫有外遇的心理比较常见,但这种心理若愈演愈烈,且超过了或不符合实际情况甚至近乎荒诞、又不能用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且持续经久不消退的,就是一种精神症状了。你妻子对你的怀疑正是这种症状,她除了对你怀疑,其他精神状态可以完全正常。她所表现于外的担心、哭闹,源于对你的爱,她也陷入怕失去你的痛苦中。

对于症状,的解决办法是治疗,首先是药物治疗。一切对她争辩与解释均是徒劳,治疗越早越好。不承认自己有病的人常不肯服药,必要时需要住院。现代医学为这种病症提供了治疗的机会,要抓紧时间去请专科医生诊治。

消除症状后的妻子会向你道歉,你们会恩爱如初。

 

4.

心理疾病也该服药

我14岁读初三时有过“强迫症”。曾在当地精神卫生中心看过,被诊断为“强迫观念”。服了半年药,情况好转,医生同意我再服两个月后停药。

今年毕业后参加工作,由于对环境不适,陷入心理困境,我的情绪又开始低落,且情绪很不稳定。洁癖加重,又怀疑自己的手不干净。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疑惑不定,内心很痛苦。我是否旧病复发?我去精神卫生中心,医生还是要我服药。朋友们劝我不要吃药,吃多了会有副作用,自己也不希望长期靠药活着。我很矛盾,少年时的痛苦经历令我恐惧不安。请问是否可以不药而愈?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是一种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控制不住地、明知不必仍要反复去想、去做。例如你的手并不脏,却怀疑不干净而洗了又洗;门已关好,仍要多次检查后才离开。程度轻、不影响日常生活的不必治疗,你除了有强迫症症状还伴有情绪低落,痛苦感,这就需要请医生治疗了。

心理疾病与身体疾病(例如支气管炎、胃病,关节痛等)一样,可以好转,也可以在某些环境或心理因素影响下再发。治疗方法也主张综合治疗优于单一治疗。强迫症的治疗包括药物、心理、认识领悟及行为治疗等。药物虽然不是的治疗方法,却是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初三时服药后情况好转便是证明。由于强迫症的形成与性格、心理因素有关,既不宜排斥药物治疗,也不宜单一依赖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亦不是一蹴而就。因为有副作用而不愿服药是因噎废食,说明你的朋友对药物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是安全的,有症状就应该用药,就像发烧需用退烧药一样。症状减轻,痛苦也随之减少,药量也可以逐渐减、停,不至于“靠长期服药而活着”。有一部分“强迫症”者随着年龄增长、心理适应能力的改善,症状逐渐消失,你也有这种可能。但目前还是需要积极治疗,不论是药物的还是心理的,不要等待自愈。

乐观旷达的心境对任何疾病的恢复都是无可取代的“良药”,祝你早日康复。

 

5.

警惕青少年抑郁症

我是高一学生,目前面临无法学习的困境。

我过去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父亲经商,家里的物质条件较好。不知道什么原因,自进入高一后,我郁郁寡欢,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学习兴趣下降,记忆力差。晚上做作业很吃力,测验和考试的成绩几乎直线下跌。老师为我着急,父亲对我“横眉冷对”。我试图发奋,经常做作业到深夜,猛打自己的头部。学着“悬梁刺股”的精神:冷水敷额,强制记忆,但毫无效果。我为了寻找“变蠢”的原因,去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我的脑神经“无事”。老师建议我休学,我也确实形同木石,像一部转不动的机器。

我是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感情的人。

今天的我,不是真正的、原来的我,我隐约感到是一种异常,但不明白其所以然。怀着绝望与希望求救。

无独有偶,近几个月中,我接待了四位情况与你类似的中学生,两男两女。他们遇到困难能踏入心理门诊的诊室,有着与你一样的智慧与勇气。除了一位是母亲作陪,其余都不敢告诉父母。其中两位同学已有轻生念头。

资料表明,我国目前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存在心理障碍。抑郁烦闷、情绪低落的人不可能有勃勃的兴致及充沛的精力去从事复杂细致的脑力劳动,出现注意、记忆困难及思考力迟缓是自然现象,就像一个腿受伤的运动员参赛成绩下降。他需要慰勉与治疗,不是“横眉冷对”。腿伤,人人知疼,而心中的伤有谁能理解呢?对自己要求很严又面临学习困难、却不能被他人尤其是亲人理解,内心痛苦可以想象,苦苦挣扎一无所获,因为未能解除心理障碍。

学习成绩下降并非本人不努力,父母、老师的批评等于雪上加霜。心理压力越大,学习效率越低,形成恶性循环。对于尚未具备心理承受力的青少年,容易悲观或轻生。大、中学生中的抑郁症并非少见,学习苦难只是一种首发或伴发的症状。曾有一位初三女同学因患此症而未能毕业,休学五年。治疗后又恢复了学习能力,她叹道:“如五年前能来看病的话,现在已经大学三年级了。”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需要社会、家庭的关心及重视,遇到心理困境不要封闭自己,勇敢地走向心理咨询部门接受帮助,必会受到热诚相待。



原文赏析:

一种新的自我治疗方式

显然,有私人教练是非常好的,但也别忘了自我训练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首先,你只有自己可依靠。要么努力,要么放弃,要么有所改善,要么不了了之———这就是事物的本质。

相信自己能治好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你越对自己的计划负责任,你就会越快的掌握自己的生活。要是还坚持认为依靠某个精神导师、逃避、吃药,甚至是看书能解决问题的话,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因为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助你挣脱那些要毁了你的坏习惯。

要是你还指望某人可以治愈你,关心照顾你,是你生活变得更好,那么,你就像小孩子一样,还没有完全成熟。而“自我训练”提升的就是你的成熟度和对自我的信任。

最初的努力总是特别难,但随着恰当的鼓励、促进和指导,惯性最终会屈服于动力。动力就是要有所改变的美好感觉——改变会变得越来越容易,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已经不一样了。


通过自我训练达到康复的7个原则

1 人人都会有不安全感

当你发现自己头脑中充斥着害怕、疑惑、和负面评价的念头时(比如“为什么活着,生活有什么盼头”),你就要问问自己了:“我真的是这样呢,还是不安全感在作祟?

2 思维先于感觉、焦虑和抑郁

3 焦虑和抑郁是试图控制生活的错误尝试”

4 控制不过是幻象,并非解决问题的办法

5 缺乏安全是一种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可以摆脱的

6 健康的思维是选择的结果

7 好的教练就是好的激励者


好像事情还未发生前就对其有所猜测,总比未经排练就面对它更让人有安全感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出于本能地对生活做出反应会让人觉得太轻率了。但其实这根本就不是轻率,这只是人们这么觉得罢了。人类六百万年来发展的本能和直觉足以让你的神经做出不会令你失望的反应,但前提是你得信任它。这也就是我们“自我交谈”的基本目标之一:用你自身的先天的能力调整自己,达到本能的自信的状态。只有自信,你才会自发地愿意面对生活中的冒险,而不是想预先演练生活。只要你这么做了,自然也就不会有焦虑和抑郁了。了


学会从“自我”中走出来

在一天之中,时不时地倾听自己的内心独白,不论当时的想法如何,不想评价或批评,只是有意识地去关注自己的想法。

一旦你发现自己有好一段时间都沉浸在这些想法中时,看看自己是否可以从这些想法中转移开,转换成现实世界中的某项活动。可以是任何活动:听音乐,观赏花朵,或是绕大拇指。不管你做什么,全身心地投入。比如,如果是洗盘子,就全神贯注在这件事情上。感受滑腻的水,洗盘子时发出的吱吱声,擦干时毛巾在湿盘子上拖拽的感觉。不要去想自己正在做什么,而是尽力去感受这一切。尽量从自己的思绪中走出来,去关注自己的体验。

这个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前奏,可以最终保证你拥有打败破坏性思维的能力。


井蛙之见

焦虑和抑郁都会使你的视野变得狭窄。我们在这样的情形下,看不到全貌,而只是有选择地看到某些方面。比如,一个患抑郁症的人可能只会看见自己的过错,而忽略了自己积极的品质。“我只是一个怪脾气的老头儿”或“我什么事也做不好”。这些都是井蛙之见。虽然有部分属实,但事实上这些看法总的说来都是夸张的陈述,使你失去平衡,感觉失控。

有益的方法是,要意识到生活绝不会仅限于某种观点、某种选择或是某种解决办法。开放的视野需要练习。人格解体就是很有效的方式,可以帮助你跳出自己狭隘的视野。问自己别人处在你的情况中会如何反应(想想那些你觉得心态比较健康的人),你自然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关键是想想某人会对此情形有何反应,而不是你觉得别人会怎么反应。

不得不做的想法

“我今天非得完成”“我一定要成功”“我别无选择,我非得买那件外套”。

“不得不做”的情形经常出现在易焦虑的个体中,是所有强迫性行为的基础。虽然焦虑会导致强迫性的生活,但很快就会变成令人抑郁的生活方式。

“不得不做”的想法和井蛙之见有相似之处,因为你的感知领域总是局限于你觉得自己必须做的一切事情之上。只不过井蛙之见是限制你的感知选择,而“不得不做”的思维模式则是从整体上消除了你的选择。你深信自己别无选择,只有达到目标才能从煎熬中解脱出来。

“不得不做”的表现形式包括强迫性地消费、打扫、工作,甚至做爱,通迫你不断地想要消除焦虑感。你对自己说:“一旦我做到某某那样就好了。”不幸的事,“不得不做”不过是谎言罢了——在我们被迫追逐下一个目标时,上一个目标很快就消失了。“不得不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甚至消除了生活中的乐趣。而你有的不过是艰苦的生活罢了。

有益的做法是要明白“不得不做”不过是为了想掌控这危险的世界而做出的无力的尝试罢了。我们没有认识到自身的不安全感,而是将其具体化为这样深信不疑的...


自我交谈步骤1:将事实与想象分开,学会倾听。

你需要做的就是先问自己这样一个简单问题:我是在对事实还是在对想象做出反应?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保证让你把事实和想象区分开来,你可以多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所听到的这个声音是成熟的、理智的或是通情达理的吗?或者是悲观的、过分情绪化的、孩子气的和缺乏安全感的?究竟是我,还是我孩子气的反应在控制着我的想法?”

摆脱生活中的焦虑和抑郁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学会将事实与想象区分开来。那么,一旦发现是想象,该怎么办呢?很简单:不要听从自己的想象!这就是我们第2步要做的事了。

自我交谈第2步:摆脱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模式

要是你的思绪开始信马由缰的话,不妨假想有一个亮红色的扳手,就垂在你的面前,用力拉吧!然后,用自己的决心和力量,大声地说:“停!”

有一个办法可以锻炼信心的肌肉,让你不再出现条件反射式的思维。在一天之中,找寻一下自己是否有想推迟、耽搁或是避免去做的任务。比如,“我呆会儿去做(例如:处理账单、打电话、洗碗、洁牙等),我先休息一下。”为了能够训练自己的肌肉,你应当把这些任务都看成是机会。要想知道自己不是软弱无力的话,那唯一的方法就是去证明这一点。让你自己动起来,就去做吧。

“换频道”的方法是一种唾手可得的技巧,可以帮助你忽略自己的孩子气反应。假设你正在听广播,播音员正在夸张地发表着关于全球变暖的危害的演讲。你坐在起居室,感觉很紧张。你接着听下去,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得越来越焦虑。最后,你实在受不了,于是拨动指针搜寻到另外一个台,播音员正在预报周末可能会有温和的天气。你觉得放松了下来。

自我交谈步骤3:随它去

因为焦虑和抑郁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你可能会觉得焦急、惊慌失措、心烦意乱、没有希望、挫败、没有价值、无能为力。如果你关注这些症状,集中注意力于此,就像是在头疼脑热的时候过于关注自己的症状一样,痛苦会被放大。但如果...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的问题越复杂,导致人们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重,由此诱发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已成普遍状态。此书作者是资深心理咨询工作者,他们将多年案例整理成册,向正面临心理困扰的朋友们推荐、介绍心理健康的常识与方法,遇到各种心理困惑的应对方法,以期为这些朋友们释疑解惑。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快捷(675+)
  • 好评多(122+)
  • 一般般(539+)
  • 品质不错(444+)
  • 无广告(302+)
  • 四星好评(82+)
  • 体验满分(455+)
  • 目录完整(231+)

下载评价

  • 网友 辛***玮: ( 2025-01-01 15:24:19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利***巧: ( 2025-01-17 08:59:56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邱***洋: ( 2025-01-06 02:52:24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敖***菡: ( 2025-01-01 19:08:07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居***南: ( 2025-01-05 00:11:4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国***芳: ( 2025-01-03 11:49:59 )

    五星好评

  • 网友 后***之: ( 2025-01-12 23:21:3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宫***玉: ( 2025-01-07 00:56:27 )

    我说完了。

  • 网友 步***青: ( 2025-01-01 12:38:19 )

    。。。。。好

  • 网友 相***儿: ( 2025-01-14 13:52:01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谭***然: ( 2025-01-05 03:19:4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温***欣: ( 2025-01-09 03:17:40 )

    可以可以可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