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新老版本随机发货)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新老版本随机发货)精美图片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新老版本随机发货)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1 (新老版本随机发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996201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5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7.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8 19:46:31

内容简介: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四字一讲,共21讲。涉及《百家姓》前80个姓的起源和演变、迁徙路线,关于各个姓的文史典故、名人轶事等等。内容信息量大,知识面广,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内附三集同名讲座光盘,值得珍藏。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你从哪里来? 

1、六问《百家姓》 

2、“五千年前才是一家” 

3、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4、也来说说“变姓人” 

 

第二讲 赵钱孙李 

1、能跟秦始皇攀亲戚的赵姓 

2、钱姓原来真是“管钱”的! 

3、孙中山是河南人? 

4、贩卖鲤鱼?板子伺候! 

 

第三讲 周吴郑王 

1、“军容推细柳,理学尚濂溪” 

2、日本人是吴姓的后代? 

3、天下郑氏出荥阳 

4、王姓多半有贵族血统哟! 

 

第四讲 冯陈禇卫 

1、冯姓原来是蛮夷? 

2、陈姓分家,史上最牛 

3、血缘最最纯正的禇姓 

4、天下第一帅哥之死 

 

第五讲 蒋沈韩杨

1、江南无二蒋,九子皆封候

2、沈姓、冉姓原是一家人?

3、韩安国“死灰复燃”

4、“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第六讲 朱秦尤许

1、杀不死的朱姓铮臣

2、秦姓出了个日本首相!

3、尤氏子孙,代代名人

4、古人也是视觉动物呀......

 

第七讲 何吕施张

1、活着姓何,死了姓方

2、姜子牙人家姓吕!

3、史上最巧妙的隐姓埋名

4、张打油爱写“打油诗”

 

第八讲 孔曹严华

1、延续千年的孔氏家族

2、曹国舅原来是个大坏蛋!

3、比唐僧资格还老的严姓“取经人”

4、华佗原来是西医

 

第九讲 金魏陶姜

1、幽默到死的金圣叹

2、报恩怎么说?——结草衔环

3、会过日子的陶大人

4、兄弟之情的极品——姜公大被

 

第十讲 戚谢邹喻

1、痛击倭寇的秘密武器

2、“千金”原是男儿身

3、比窦娥还冤的邹姓人

4、古代也有伪造证件罪

 

第十一讲:柏水窦章

1、被斩首的柏姓大学士

2、小姓亦能出豪杰

3、汉朝的“斗猪士”

4、章太炎骂人的艺术

 

第十二讲:云苏潘葛

1、在泰国显赫一时的云姓

2、要钱不要命的二百五

3、潘姓里边的“高富帅”

4、太极仙翁原是葛家人

 

第十三讲:奚范彭郎

1、中国最早的茶道

2、范蠡的先见之明

3、痴情将军彭玉麟

4、以姓得名的瓷窑

 

第十四讲:鲁韦昌马

1、“孔方兄”的来历

2、做好事一定要“明目张胆”

3、愁煞曹操的昌姓人

4、福荫子孙的马氏家训

 

第十五讲:苗凤花方

1、他,最早预言赵匡胤要当皇帝

2、辉煌千年的彝族凤氏家族

3、有着东南亚血统的花姓

4、联苑再无方地山

 

第十六讲 俞任袁柳

1、神秘的太极星象村

2、任棠老先生的哑剧

3、装疯卖傻的最高境界

4、秀才“康”了

 

第十七讲:酆鲍史唐

1、数据空白的酆姓

2、鲍家无懒凳

3、一门九进士

4、知恩图报的“咸猪手”

 

第十八讲 费廉岑薛

1、众说纷纭的费姓

2、至仁至义有廉范

3、清末“官屠”岑春煊

4、才女众多的薛姓

 

第十九讲:雷贺倪汤

1、雷姓与故宫颐和园的渊源

2、贺姓原姓庆?

3、洁癖当中的极品

4、汤姓到底该咋念?

 

第二十讲:滕殷罗毕

1、你真的懂《岳阳楼记》吗?

2、忒不靠谱的送信人

3、卫懿公好鹤而亡

4、毕昇与假钞

 

第二十一讲:郝邬安常

1、难住诸葛亮的郝将军

2、古代的“换妻”游戏

3、没有汉族血统的安姓

4、知足常乐的来历


作者介绍: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锡。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1990年代,居家自修文史之学五年。1996年,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学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一百余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一讲 你从哪里来?

中国有56个民族,究竟有多少个姓氏,迄今还是未知数。有人说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姓氏总数有一万个之多,这个说法当然不准确;但可以肯定,《百家姓》收录的姓氏只是冰山一角。如此繁多的姓氏,究竟源自哪里?它们又是如何演化的呢?姓理应是一个人家族系统的血缘符号,通过这个符号,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每一个姓氏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个个都有一番意味深长的来历,蕴含着一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是超越时空、贯通古今的文化活化石。

    凡是中华子孙,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八个字的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大家张口就来。同时,估计也都知道,这八个字出自一本书——《百家姓》。

    但是,大家到底是不是真的熟悉这本书呢?这就很难说了。因为,就算你知道“赵钱孙李”,知道“周吴郑王”,那么,请问接下来的内容是什么呢?很多人大概就会愣在那里了。这个情况和《三字经》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起码这几句是张口就来。然而,接下来呢?很多人都会发愣了吧?确实如此,我们对《百家姓》仿佛很熟悉,熟悉到“周吴郑王”已经成了一个俗语,比如:“你今天怎么穿得周吴郑王了呀?”穿得一本正经,就叫“周吴郑王”。有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地震》,我非常喜爱的演员陈道明先生在里面就有一句台词,“你今儿干吗穿得周吴郑王啊?”可见,这都已经成俗语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百家姓》就真的熟悉。

面对浩瀚的传统文化,今天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貌似熟悉,实则陌生。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对祖宗的东西都很熟悉,恐怕不是的。若不服气,我们就先一起来回答几个问题试试。

1

、六问《百家姓》

《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作者是谁?为什么以“赵钱孙李”开头?在众多讲解姓氏的典籍中,为什么偏偏《百家姓》脱颖而出?原来,这其中还有一些有意思的故事。

第一道题,《百家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它究竟有什么用?

答:《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一样,都是童蒙读物,而且是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最为流行的童蒙读物,所以并列号称“三百千”,《百家姓》就是当中这个“百”。《百家姓》将中华姓氏排列成四字一句,辅以韵律,供孩子们认字用。合辙押韵,朗朗上口。

    第二个问题:在《百家姓》出现之前,有没有类似的书?为什么偏偏是这本《百家姓》最为流行呢?

答:有,不仅有,而且有的是。在这本《百家姓》以前,有关姓氏的文字记载,在甲骨文里就有。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一本叫作叫作《世本》的书,专门记载了从黄帝到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大夫的姓氏、世系和居邑等。世系就是你爹是谁、你爷爷是谁、你曾祖父是谁;居邑,也就是你住在哪里。《世本》记载的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可惜,大概到了宋朝,《世本》就不存在了,散佚了。

    中华民族历来重姓氏,可以说全世界最重姓氏的大概就属中华民族了。历史上有很多这种书,有些还传到了今天。比如,有一本叫《皇明千家姓》,明朝的,大家可以想一下,明朝的“百家姓”肯定不会以“赵钱孙李”开头了,以谁开头?当然是皇姓“朱”嘛。还有一本,康熙年间的,叫《御制百家姓》,康熙皇帝亲自编纂指导的,它以什么开头呢?孔、孟。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清朝的皇帝要表达自己对汉族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所以用“孔孟”开始。另外,还有一些兄弟民族文字的“百家姓”,比如《蒙古字目百家姓》,用蒙古文;还有《女真字目百家姓》,用女真文。然而,这些都不能说是童蒙读物,没有成为孩子们的童蒙课本,所以也就没能流行起来。

    第三,《百家姓》是什么时候的书?

答:最晚在宋朝。为什么?根据在哪里?著名诗人陆游有一首诗叫作叫作《秋日郊居》,在这首诗后面他做了一段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什么意思呢?到了农历十月,没有什么农活好干了,农家子弟就该读书了,这就叫“冬学”,就好比咱们现在冬季的学期。在这个冬季学期里读什么书呢?一本叫《杂字》,都是一个个字,杂的,认字用的;还有一本叫《百家姓》。你看,这不就来了?“谓之村书”——乡村里很流行,不是很高雅,入不了大雅之堂,不是国子监里读的,是农村里读的。可见,在南宋陆游生活的时代之前,《百家姓》已经成为村书了,农村里都找得着了,非常流行了。所以我们说,《百家姓》最晚宋朝就有了,这应该没问题。

第四,最难的问题来了,《百家姓》是谁写的?

我们了解一本书,总得知道作者吧。很多人一听这个问题都是一脸茫然,这不奇怪,因为确实是不容易知道。当然,这个不容易知道,不是绝对不知道,是可以推测的。

    宋朝有个人叫王明清,他在一部叫《玉照新志》的书里讲,《百家姓》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什么意思呢?作者应该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一个小民。钱氏吴越国,也就是我们钱家建立过的唯一一个国家,这我后面要为大家介绍。这个小民呢,肯定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当然,这个作者肯定还是个读书人,不然不认字嘛。

    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一下:大家看,“赵、钱、孙、李”,为什么不把“周吴郑王”搁前头,为什么不找别的姓呢?“刘、张、徐、黄”,不都可以吗?作者这么做,当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因为,当时“赵”是宋朝的国姓,所以“赵”排第一位是理所当然的。至于“钱”嘛,是吴越国的国姓,吴越王钱镠,也就是我们这一支钱姓的始祖,很了不起。当年,他可是割据一方、拥有自己的军队的,不然怎么建立吴越国呢?但是他跟别人不太一样,不太喜欢打仗,打下两浙这块富裕的地方以后,就有点小富即安、上进心不强的意思了。他告诫子孙说,将来如果有可以奉为正朔的人,也就是如果有一个了不起的“王者”出现,就纳土归降好了。所以,到了末代吴越王钱俶的时候,就直接向宋朝纳土归降了。因为没打仗,就没让这片富饶之地变成一片焦土,所以江浙一带的人,都很感念钱家。在《百家姓》里,“钱”就给放在了第二位。现在杭州有座塔叫宝俶塔,大家一定知道,就是为了纪念钱俶而造的。不过,我得提醒大家,鲁迅先生对我们这一支钱姓的始祖钱镠是很不以为然的。

至于第三位为什么是“孙”,也很简单,“孙”是吴越王钱俶的皇后的姓。由此可见,《百家姓》的作者把吴越国看得很重。这毕竟是他自己的家乡或者“属国”嘛。

第四位为什么是李呢?当时和吴越国毗邻的国家是哪个呢?南唐。南唐谁最有名啊?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这位李后主写的。

所以,《百家姓》的作者把北方宋朝的国姓赵、自己生活的地方吴越国的国姓钱、钱俶皇后家的姓氏孙,以及离自己最近的国家南唐的国姓李依次排列,便构成了《百家姓》的开篇“赵钱孙李”。根据这个,我们就可以推断,作者是吴越国的人,而且他肯定是吴越国纳土归宋之后的人,不然不会把赵姓排在第一。

第五个问题,《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有什么不同?

    答:《三字经》和《千字文》里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说是一篇有内在含义的文章。比如,《三字经》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千字文》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都有意思。《百家姓》则不一样,它只是把一个一个的姓搁一块而已,你说“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有什么关系啊?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读起来却合辙押韵,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含义。《百家姓》不像《三字经》那样有什么微言大义:我教育你,人不学,怎么怎么样;幼不学,怎么怎么样。没有这层意思,它仅仅是一种排列而已。

第六,问题又来了,既然如此,为什么《百家姓》会被选做蒙学课本?道理在哪里?为什么那么流行?

    答:确实,如果只是为了认字,可选的书,多了去了。但是,《百家姓》汇聚的可不是一般的汉字,而是做姓氏用的汉字,这就大不一样了。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分别亲疏,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信仰。对不对?在传统中国,姓比名重要。比如,我姓钱,如果我做了一件好事,有人问:“这件事情谁干的?”旁边人回答:“钱家人干的”。如果你干了一件坏事,就会有人这样批评你:“你对得起你这个姓吗?别忘了你姓什么!”对不对?所以姓对于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而且,在古代识字先认《百家姓》还有一个礼节方面的考虑。比如咱们今天见面:“您贵姓啊?”“免贵姓钱。”你要是再接着问人家:“怎么写啊?”这一下子就显着你没文化了,而且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你问我姓什么我告诉你了,你居然不知道怎么写!所以,出于礼仪的考虑,小孩子要尽早把别人的姓给记住。因此,《百家姓》也就成为了童蒙读物。

    以上六个问题,我不知道诸位是不是都清楚,也许有些朋友原本并不一定清楚,现在大概可以明白些了吧。

2

、“五千年前才是一家”

 

“五百年前是一家”,这话自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沿着历史追溯上去,原来我们绝大多数的姓氏都有着共同的祖先——三皇五帝。那么,最初的几个姓是怎么分化成现在这成千上万的姓的呢?

    我要强调一点,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有些兄弟民族是不用姓的。比如,维吾尔族,一般是没有姓的;再比如藏族,严格意义上也是不用姓的。虽然有些民族并不用姓,但是绝大多数还是用的。姓氏强调的是归属感、认同感和一种清晰的自我定位,表明你是哪家的人,当然非常重要。还有什么比归属感、认同感更重要的呢?

    那么,问题在于,我们对姓氏文化又了解多少?在讲《百家姓》具体的姓氏以前,请先允许我努力用最简单的方法、最通俗的语言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中国的姓氏文化。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那个时候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能在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里去摸索。凡事总有一个起源。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起源,离不开谁啊?三皇五帝。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这是一个大家族,其中的很多民族都以三皇五帝为祖先。我们要注意,哪三皇,哪五帝,是没有固定说法的。比如三皇,造房子的有巢氏大概可以排进去,这是构筑而居的祖先,教我们后代有个屋可以住,有个屋顶可以遮风避雨;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伏羲氏,捕鱼狩猎的;神农氏,播种五谷的;女娲氏,补天造人的。这些应该都是对文明的起始、人群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过根本性贡献的先民。五帝也是说法不一,《史记》的记载比较清楚: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在这五帝当中,黄帝排第一,影响最大,所以现在我们每年要祭黄帝陵。黄帝姓什么?姓姬,这是中国古老的说法。我们今天讲自己是什么子孙?炎黄子孙。请大家注意,炎帝虽然排在黄帝前面,但是却不在《史记》记载的五帝里面。当然了,这些都是传说,但我们都接受、都认同。至于这是不是历史事实,恐怕搞不确定了,其实也没必要太较真。总之,中华姓氏,特别是比较古老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

    姓氏非常复杂,不像我们今天讲的姓名那么简单。上古有姓、有氏,今天我们讲姓氏,其实就是讲姓而已。如果我说“钱就是我的姓氏”,对不对?错了。按照最传统的说法,钱是我的“氏”,而不是“姓”。我们现在对传统文化有好多认识误区,比如我们平时问人家哪里人,文雅点的说法是“您府上是哪里啊?”大家都知道,这是在问人的籍贯。户口本上就有“籍贯”一栏,对不对?如果回答说“我的籍贯是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临安”。这么说对吗?不对。按照传统说法,“籍”和“贯”是两回事。你老家在哪里,是你的“贯”,不是你的“籍”。那么,“籍”是什么?是身份,也就是士农工商等等。士籍,读书人;兵籍,当兵的。按照中国传统,籍是不能改的,贯是可以改的。改籍要报礼部、户部批准,麻烦大了去了。所以说“籍”和“贯”是两回事,但是现在我们搞混了,不去区分了。

姓氏也是两回事。常有人问:你是什么姓氏?说明姓在前面,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最早来自于部落图腾。什么是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比如,地球上有一些民族用熊做图腾,熊便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在中国的姓氏当中,用动植物名称做姓的比较多,这种姓氏也都比较古老,例如姓熊、姓虎,都很古老。还有,姓华,通“花”,佛经《妙法莲华经》其实是《妙法莲花经》。

接下来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什么姓比较古老啊?女字旁的姓特别老。比如姬,我在前面说过,黄帝就是姓姬。还有更老的,姚,女字旁吧?姜,我们都叫“美女姜”,有女字吧?嬴,我们平常说“亡口月女凡”,也有女字。这些都是很古老的姓。像我这钱姓,就算不上是古老的姓。

那么,姓有了,什么是氏呢?为什么有姓还要有氏呢?随着历史的推移,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越来越多了,同一个姓的子孙不断繁衍,可这个地方就这么多地,能养活几个人啊?人越来越多,待不下了,于是就分出很多支系,迁到别的地方。迁走的这个就叫氏。所以,先有姓,后有氏。

到了周代,宗法制度非常严明,只有贵族可以有姓氏,老百姓没姓氏。最早的时候,平民无姓无氏;贵族女子用姓,没有氏;贵族男子,有姓有氏。为什么贵族女子要用姓呢?因为同姓的人是有血缘关系的,而同氏的都是亲戚,对不对?姓只有一个,氏可以很多。所以说姓是用来区别血缘关系的。在古代,同姓、同血缘的不能通婚,这是人类认识的一个巨大进步,已经懂得些“优生学”了,不然都近亲繁殖,这麻烦就大了。养宠物的人都知道,好多狗狗近亲繁殖,虽然保证了血统的纯正,智力却低了,身体也容易生病,对不对?相反,那些串出来的混血狗,身体好,也很聪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同姓不能结婚。当然,到了今天,大家没那么严格了,要是赵、王、李、张这种大姓,同姓的不让结婚,那剩男剩女不知道得多出多少。像李姓的都快超过一个亿了,你让姓李的都不许和姓李的结婚,这显然不行。

    我有一个非常好也是我非常尊敬的朋友,叫李欣,他的太太也叫李欣,两个人名字一模一样。去结婚登记的时候,他在“配偶”一栏填写:李欣;性别,女。婚姻登记处的人说:“您高兴成这样了?连自己性别都搞不明白了?”他说:“我太太当然是女的啊!”他们结婚已经有几年了,非常恩爱。前两天有孩子了,一个宝贝女儿,来问我说:“文忠,我的女儿叫什么名字好呢?”我说:“干脆还叫李欣吧!”好像他们接纳了我的建议,家里三个李欣,非常美满。你说要是同姓不婚,这还了得?现在没有那么严格的。但是,小姓之间的通婚,还是比较少见的。我好像就没有碰到过夫妻都姓钱的,我们这个姓还不能说小呢,应该说是不大不小,人数不多不少。

    贵族女子,姓比氏重要,到了后来,女子的地位一直不高。传统上,待嫁的女子往往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伯仲叔季的排行,就可以了。比如有个女子叫伯姬,你别以为这是她的大名,“伯姬”是说她是姬家的大闺女;同理,一个女子叫仲子,就是子家二闺女。女子出嫁以后,那就简单了,冠上配偶的姓或封地的名字就行了,比如齐姜,就是本姓姜,嫁给了一个姓齐的人或者嫁到了一个以齐为氏的地方;再比方说秦姬,就是姓姬的女子嫁到秦国去了。在传统中国,女子的闺名,只有自己丈夫和父母才可以知道,生前连子女都不知道。现在我们没有谁不知道妈妈的名字吧?不知道?大不孝。可在传统中国社会,你太早知道了才是不孝。当然,老人家远行的时候,子女会知道,但是平时是不知道的。

今天很不一样了,有的孩子跟妈妈姓,有的还以父母的姓拼起来,造就一个新的姓。这种情况太多了,似乎都成时尚了。大概因为妈妈会认为:“大家都是独生子女,凭什么孩子非得跟爸爸姓,我也得把我的姓放进去。”前一段我在外边参加一个活动,碰到一个孩子非常有礼貌,过来说:“钱老师,您给我签个名。”我说:“好,给你签。”他说:“您能不能把我的名字给写上?”我说:“非常愿意,您叫什么啊?”“潘杨一诺。”我说:“哦,我明白了,令尊大人姓潘,令堂大人姓杨。令尊大人给了令堂大人千金一诺,我会爱你一辈子。令堂大人也给令尊大人一诺,如果你爱我一辈子,我就给你生个孩子。所以,都是一诺,你就叫潘杨一诺了,对吗?”他说:“哎呀,钱老师,你怎么知道啊?”我说:“那你有没有想过啊,潘杨一诺同志,你长大了,将来碰到一个女孩叫张王二诺呢?你们生了个孩子叫什么呢?那不就得叫潘杨张王三诺了吗?”这当然是开玩笑了。所以,现在我们的姓氏也在变化当中,这个也可以接受,我觉得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因为法律没有禁止嘛。但是,在传统里可不是这么回事。

贵族男子称氏,不称姓。因为姓可以区别血缘,而氏可以分别贵贱。你是哪个太太生的啊?你这一支迁到哪里了?是不是迁到一个比较好的地方?从氏当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比如诸侯,以封国为氏。郑文公郑捷,郑是氏,不是姓;齐灵公齐环,齐是氏,环是名。卿大夫,比诸侯小一点,一般以居住地来作为自己的氏。比如屈完,姓屈,别人一听,哦,你是封在屈这个地方;比如解狐,就住在解;东门襄仲,很明显,他家就在城东门,一看他的氏就知道了;南宫敬叔,家在宫的南边。这是以地名为氏,还有的人以官名为氏,比如司马。

还有的人以专业技能为氏,比如姓巫,可见其祖先就是做巫师的;姓陶,做陶器的;姓龙,什么技能?我说了估计姓龙的朋友不高兴了,屠龙、杀龙,多威风啊!可是,大家又会说:“龙都没有,你怎么杀呢?”其实就是厨师。姓龙的祖先是做厨师的,善于烹调。看到这儿,姓龙的朋友别不高兴,做厨师非常好,我做梦都想有一手烹调技艺,可惜没学到。

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逐渐就姓氏不分了。汉魏以后,姓氏合一,平民百姓也开始普遍用姓,这才有了姓名之说——原来姓一样,用氏分,现在姓都有了,怎么办?用名来分,所以叫姓名。

3

有人姓毒,有人姓死

原来世上有那么多的姓,多到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字。这其中,有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个字的单姓,还有两三个字的复姓,但是你听说过九个字的姓吗?这些奇怪的姓又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传统姓氏文化还有一些要点,我继续给大家介绍一下。

    第一,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每个姓都包括非常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每一姓都有它的代表人物,当然,每一姓也都有不肖子孙。姓的出现有早有晚,比如姬姓,非常古老;妫姓,非常古老;姚姓,也非常古老。姓的出现有早晚,底下的人口数也有天壤之别,大姓一个亿,小姓几万,都有。但姓与姓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个大家千万要搞清楚。

    第二,我们讲的是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不仅仅是汉族的姓氏文化。所以我们关注的是用汉字写下来的姓,那就当然包括兄弟民族的姓,无论这些民族今天是否还存在。比如鲜卑族、女真族,都是为中国文化做出过重大贡献的,虽然今天没有了,但我们也考虑进去。

    还有一点很要紧:《百家姓》是不是记录了所有的姓呢?如果不是,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个姓呢?我用的是最通行版本的《百家姓》,四字一句,一共142句,568个字,是“三百千”里面字数最少的一部。里边讲到的姓504个,单姓444个,复姓60个。可在中华姓氏的大海里边,这是沧海一粟。中华民族到底有多少姓啊?老实说,不知道,说不清楚,我看也没有人说得清楚,尽管现在调查手段已经非常先进。明朝有个人统计过,当时有3625个姓。1978年,改革开放刚开始时,通过公安户籍系统对姓氏做过一个统计,统计了全国七个大城市,当时的姓氏2587个:北京有2250个姓,上海比较少,1640个姓;沈阳更少,1270个姓;武汉1574个姓;重庆1245个姓;成都1631个姓;广州1802个姓。这也都是约数。1984年,又有学者去搜集,搜集到5730个姓。当时还有个台湾学者,搜集到7720个姓,但这些都不是确切的数字。

    我手头有比较新的数字,在1996年的时候,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有11969个,而且民间肯定还有很多姓没有包括在内。有些姓匪夷所思。比如毒姓,这个蛮瘆人的——您贵姓啊?我姓毒。在陕西,蹦也是姓。还有用死做姓的。死这个姓在台湾,而且只有一家人,这一家现在很恐慌,因为没有孩子。于是便专门为这事开会讨论,“为死而生”。因为他们只有有了孩子,这个姓才可以延续下去,不然这个姓就没了。有意思的是,我讲的这个节目播出以后,有位观众和我联系,他家乡那里竟然就有姓“死”的,而且人数还不少呢!这是一些极特殊的姓。

    常见的姓是一个字,复姓是两个字,那么还有没有字数更多的啊?有的是。根据我们现在掌握的资料,有三字姓、四字姓、五字姓、六字姓、七字姓、八字姓,最高九字姓。三字姓很多,随便举几个吧,扈地干、树若干、独孤浑、奚什卢、破六韩、破多兰、普六茹、壹斗春,很明显,这些都是兄弟民族的姓。四个字的姓,也有不少,爱新觉罗、叶赫那拉,这些大家都知道。五字姓,忽神忙兀歹,这一听就是蒙古族兄弟的姓。最牛的是九字姓,迄今为止发现一个,这个姓怎么念呢?“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想象一下,有两个人路上碰上了:“您贵姓啊?”“我姓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对方肯定晕了。或者你碰到这么一个朋友,喊他“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还没叫完,人家早走远了,都没听着。所以,姓文化真是非常的复杂和有趣。

    在讲中华姓氏文化的时候,有两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第一,所有的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第二,汉族主要是靠文化来认同,这一点无比重要。汉族的血缘实在复杂,我们大概还找不到绝对确定只属于汉族的姓,每个姓里面都有其他兄弟民族的血缘。当然,有些血缘非常遥远,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

4

、也来说说“变姓人”

我们经常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实际上,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很多姓都是从别的姓改过来的,甚至读音都有很大的变化。所以说,不同的姓往上推几百年,其实是一家人也未可知。

在我们对于姓氏文化的认识里面,还有一个误区,什么误区呢?姓是不能改的:姓怎么能变啊?“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这是一句老话,“好汉都这样!”不对,千万不要以为,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是爷爷奶奶或者爹妈给的,就不能改,不是这样的。在历史和现实当中,改姓的情况相当普遍。有自愿的,有被迫的,有荣耀的,有悲哀的。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改姓的情况:

第一,因为避祸、避仇改姓。

桂,这个姓我想很多朋友都知道,比如国民党的海军司令桂永清将军就姓桂。这个姓哪儿来的?原来出自一个字,什么字啊?上面一个曰,下面一个火,炅字。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个念jiǒng,还有一个就念guì。汉代有一个人叫炅横,他有四个儿子,家中遇难,四子走避,其中有一个孩子改姓为桂。这就是一个避祸改姓的例子。

    再比如,春秋时候,陈国有一公子叫陈完,避祸外逃,他就不姓陈了,改姓为田。陈和田今天不是一个音,但古音是一样的。大家看“陈”的繁体字“陳”,右边有个田,显然陈完是从陈字中取了一部分改姓田。这是春秋时候改的姓,这一支姓陈的,从那往后便姓田了。

    再说个近的,明朝。明成祖朱棣,不是从他侄子手上抢夺的王位嘛,什么借口呢?清君侧。就是说建文帝身边有奸臣,以这个名义起的兵。其中有一个他认为的奸臣叫黄子澄,朱棣在起兵时就点了他的名。后来朱棣夺位成功了,黄子澄的后人为了避祸,改姓田。你看黄下边也有一个“田”字,也是取了一部分。

    司马迁我们都知道,大史学家。司马迁受了宫刑,对不对?但有一点要搞清楚,受宫刑前也许人家是有孩子的;或者是后来过继的。反正民间认为司马迁是有后人的。司马迁的孩子后来不姓司马了,起码有两个孩子改了姓,因为爹犯事了嘛。一个改成了冯,马字加两点,不就变成冯了吗?还有一个改的姓诸位想都想不到,“同”,“司”加一竖不就是“同”吗?所以,你现在看到姓同的,基本上他就会自我介绍是司马迁的后代。“同”是个小姓,姓冯的则不是,姓冯的太多了。

辛亥革命之后,爱新觉罗家族的人为了避祸,改出多少姓大家知道吗?最常见的是改姓金,因为“爱新”在满语当中,就是金的意思,所以改姓金;有的改姓王,因为都是王爷的后代;有的改姓罗,这是比较偷懒的,爱新觉罗里面拿个“罗”,就姓“罗”了;有的改姓黄,因为他是皇族啊;还有的改姓艾,等等等等。你看,一个爱新觉罗就改出那么多姓。

    第二种情况,比较荣耀,不是避祸,而是帝王赐姓,这种很多。比如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了国姓,在刘邦造反的时候有一个功臣叫项伯,刘邦就赐项伯姓刘。所以现在姓刘的人,不一定祖先都姓刘。还是在汉朝,汉武帝时有一个匈奴王归顺了汉朝,汉武帝便赐姓为金。

    七下西洋的郑和原来是姓马的,本名叫马三保,还是回族,后来才被赐姓为郑。这个当然很荣耀,一般的子孙也不会改回去的。也就是说,同为郑姓的人,很可能有不同的血缘关系。

    第三种情况,兄弟民族改汉姓。大家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拓跋鲜卑族很多人改了姓,比如拓跋氏改成元氏,独孤氏改为刘氏,丘穆陵改为穆氏,等等,非常非常多,这个我们就不介绍了。

    第四,汉族人改兄弟民族姓,这个也很多。特别像元朝的时候,因为地位太低,汉人、南人就改了兄弟民族姓,主要是蒙古族和色目人的姓。

    第五,还有部分兄弟民族的姓氏,不像我们汉族那么严格,它有时候会变化。

    第六,因为避讳而改姓。举一个邱姓的例子吧。在清朝雍正皇帝以前,中国是没有邱这个姓的,一说姓丘就是土丘的丘。但雍正皇帝下令,不许用这个丘了。为什么?因为犯了孔夫子孔丘的讳。于是加了一个偏旁,才有了今天这个邱姓。

    第七,由于入赘、过继、收养而改姓,这个就更普通了。大家知道,过去入赘是要随女方姓的。收养,本来不姓这个姓,收养到我家就改我这个姓。因收养而改姓的,最有名的大概要属钱学森先生的夫人蒋英女士了。钱学森先生的父亲、著名教育家钱均夫先生就钱学森这么一个儿子,看到别人家有闺女,眼红得不得了。老人家看上了蒋百里将军家的蒋英,说:“到我家来做女儿吧。”蒋家有五朵金花,同意了。钱均夫先生就办了酒席,还举办了一个仪式,把当时的小姑娘蒋英接到钱家后改名钱学英,跟钱学森先生以兄妹相称长大。后来,蒋百里将军舍不得了,想自己女儿,就又把蒋英给要回去了,改回叫蒋英。当时钱家便提了个要求:要回去可以,兄妹不做了,但是将来得嫁到我家做儿媳。所以后来蒋英女士嫁给了钱学森先生,大家也知道,这是一段极其美满的婚姻。你看,这改来改去的,多复杂。

    请大家牢牢记住,并不是每个姓都有单独起源的。中国有那么多姓,都源于几十个非常古老的姓。比如姚姓,统共分出来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等60多个姓,这些姓之间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当然了,陈与姚不一定就真有关系,因为有的陈姓是从别的姓改过来的也说不定,很复杂。

    另外,还有一点,请大家务必注意,在读别人姓的时候,要千万小心。汉字最容易读错的就是别人的姓。比如,区做姓时可是念ōu,你千万别叫人家qū先生,那会把人气着的。比如黑,作为姓读hè,不读hēi。再比如,还有一个最常读错的姓,盖做姓时这个字念gě,不念gài,很容易念错的。还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查,不能念chá,对不对?比如教,做姓氏的时候,一定读jiào,不能读jiāo的。比如任,做姓的时候一定读rén,不读rèn。比如缪,在做姓的时候读miào,不能读móu的。单,单雄信,你可千万别说dān雄信。比如乐,做姓的时候读yuè,就不能读lè了。还有一个姓,员,在做姓的时候要读成yùn。仇,做姓的时候读qiú,这些都是不能乱读的,所以要非常非常小心。这些还是比较常见的,还有更怪的。日本还保留着这么一个习惯,如果自己的姓读法特别,一般要在名片上印出来。两个人见面,问对方的姓怎么念,不仅不失礼,还是有礼貌的表现呢。

姓氏文化十分复杂。只要一个个姓去深入研究,你就会知道中国的姓氏文化有多么奇妙精深。我觉得研究《百家姓》是一件很好玩儿的事情,当然,我这么说不是我们不尊重姓氏,我们对每个姓都很尊重。

今天这讲作为一个开篇,我先尽力把中华姓氏文化复杂、多姿多彩、有趣、生动、迷人的一面,向大家做了一个介绍。那么,仅仅收集了504个姓的《百家姓》,又能够告诉我们多少关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信息呢?请大家听下一讲。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央视“2013年中国好书” ! 

一部中华文明的血脉史! 

与每个中国人都切身相关的姓氏符号详解! 

21讲,80姓,道尽千年百姓往事! 

学术明星钱文忠2013年**国学研读著作! 

为您讲述您的姓氏的来龙去脉! 

崔永元、乔良、韩浩月等文化名人倾情推荐!

随书独家赠送《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精华选编光盘!

 

通过本书,您将看到:

  排名**的赵姓人为什么能和秦始皇攀亲戚?

  杀不死的朱姓铮臣是谁?

  张家怎么会出一个打油诗创始人?

  王姓为啥都有贵族血统?

  难道天生擅长做生意的何姓人真是犹太人之后吗?

  为什么褚姓是血统**纯正的姓氏?

  古代公认**帅哥是卫家哪一位?

  俞姓代代出状元为何和九口井相关?

  如何通过毕姓人的一双手就判断出他是否有外国血统?

  为什么罗姓原本带有黄金家族爱新觉罗的后人?

  哪位郝姓将军如此厉害,竟然让诸葛亮都无可奈何?

  哪些姓氏之间不可以通婚?

  ***大移民潮大槐树移民时人们又是在身体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记住故里?

……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439+)
  • 傻瓜式服务(270+)
  • txt(376+)
  • 速度快(394+)
  • 无颠倒(445+)
  • 还行吧(153+)
  • 体验满分(558+)
  • 五星好评(473+)
  • 图书多(526+)
  • 经典(471+)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 2024-12-30 02:20:3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丁***菱: ( 2025-01-15 14:19:58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曾***玉: ( 2024-12-30 01:23:12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訾***雰: ( 2024-12-31 22:50:36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芮***枫: ( 2024-12-28 04:53:31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蓬***之: ( 2025-01-03 20:41:14 )

    好棒good

  • 网友 后***之: ( 2025-01-14 16:50:13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戈***玉: ( 2024-12-27 22:52:50 )

    特别棒

  • 网友 寇***音: ( 2024-12-30 15:27:54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堵***格: ( 2024-12-23 20:56:50 )

    OK,还可以

  • 网友 索***宸: ( 2025-01-15 23:05:12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曾***文: ( 2025-01-03 22:24:45 )

    五星好评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