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乐园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18 19:57:32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精美图片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005538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09
  • 页数:325
  • 价格:57.40
  • 纸张:特种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18 19:57:32

寄语:

结合案例全面通俗地介绍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行文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易懂地介绍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发展的历史,内容涵盖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所有的主要分支,如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克莱因学派、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当代弗洛伊德主义修正者等,对各学派的缘起、流变作了清晰的阐述,同时介绍了不同的流派之间在理论和临床技术上存在的争议。作者在阐明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时,常常结合案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本抽象的理论概念,行文生动活泼,有很强的可读性。


书籍目录:

作者简介

一缕书香

献词

致谢

前言

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经典精神分析传统

从大脑到心灵

从催眠到精神分析

童年性欲

攻击驱力

从地形说到结构

弗洛伊德的遗产

第二章 自我心理学

安娜·弗洛伊德:防御理论的建构模块

海因兹·哈特曼:朝向适应的转变

发展自我心理学:勒内·斯皮茨

发展自我心理学:玛格丽特·马勒

本能驱力的修正理论:伊迪思·雅各布森

发展自我心理学的临床应用

结论

第三章 沙利文与人际精神分析

焦虑与动机

沙利文对强迫观念的理解

当代人际精神分析

第四章 梅兰妮·克莱因与当代克莱因学派理论

偏执—分裂心位

抑郁心位

性欲

羡嫉

投射认同

威尔弗雷德·比昂和当代克莱因派思想

分析情境

第五章 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费尔贝恩与温尼科特

W.R.D.费尔贝恩

D.W.温尼科特

独立群体的其他创新人物

第六章 认同与自体的心理学:埃里克·埃里克森与海因兹·科胡特

埃里克·埃里克森

海因兹·科胡特

第七章 当代弗洛伊德主义修正者:奥托·柯恩伯格、罗伊·沙弗、汉斯·洛伊沃尔德与雅克·拉康

奥托·柯恩伯格

罗伊·沙弗

汉斯·洛伊沃尔德

雅克·拉康

第八章 理论上的争议

什么是心理病理的原因:是创伤还是幻想?

什么阻碍治愈:是冲突还是发展受阻?

性别与性欲

是经验主义还是诠释学?

第九章 技术上的争议

过去与现在

解译与关系

反移情

精神分析与其他疗法

注释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作者介绍:

斯蒂芬·A.米切尔(1946–2000),美国现代精神分析领域中的一位重要学者。曾任威廉·阿兰森·怀特研究所精神分析培训和督导师,纽约大学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博士后项目的培训教授。

玛格丽特·J.布莱克,斯蒂芬·A.米切尔的妻子,现任美国国家心理治疗研究所的委员会主任暨继续*主任。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梦是弗洛伊德的病人产生的一种联想。弗洛伊德对梦的处理与处理其他联想一样:它们可能包含着关于早期经验的隐藏想法和联系。

  弗洛伊德本人的梦相当丰富。他也有一些困扰他的神经症症状。很快,他自己成了他重要的病人。他把自己沉浸在他所创造的新技术中,联系自己梦中生活的元素,并将他的自我发现以充满热情的信件告诉远在柏林的医生朋友威廉·弗利斯。威廉·弗利斯像是弗洛伊德的半个分析师。到1895年,弗洛伊德感到自己已经把握了梦的形成的秘密。

  弗洛伊德开始相信,梦是冲突愿望的伪装满足(弗洛伊德,1900)。在睡眠状态下,与在催眠状态下类似,通常阻止被禁止的愿望进入意识的力量变弱了。如果这些愿望在梦中直接表达,睡眠就可能被打断。于是在推动愿望进入意识和阻止愿望进入意识的两种力量之间就达成了妥协。愿望只能以伪装的形式在梦中出现,作为不速之客但打扮得看起来像是这个群体的一员。梦的真正意义(梦的隐含想法)经过了复杂的歪曲过程,从而变成梦中体验的内容(梦的表面内容)。凝缩、置换、象征——这些都在梦的工作中使用,将不可接受的梦的隐含想法转变为尽管表面上没有意义、没有关联,但可以接受的意象,这些意象被编成一个故事(二级润饰[secondary elaboration]),让做梦者更加失去线索。

  释梦的技术也遵循这种对梦的形成的理解。梦的表面内容的每个元素都被分离出来并进行联想。对各种元素的联想会指向不同方向,暴露出产生这些元素的不同的回忆、想法和情感(通过凝缩、置换和象征)。终各种联想的线路结合成为关键的梦的隐含想法。释梦是逆转了梦的形成过程,从经过伪装的表面追溯到隐藏在其背后的秘密。

  弗洛伊德在其梦的理论中所描述的形式成为他理解所有重要心理现象的核心结构模式。神经症症状、口误(弗洛伊德式口误)和有意的差错在结构上都与梦的结构相同:不可接受的想法或情感与针对这些想法或情感的防御达成了妥协。被禁止的资料只有以伪装的方式才能进入意识经验。

  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格洛丽亚早前的一个梦。

  她梦到自己是五岁,带着极大的兴奋等待父亲下班回家。当他到家时,他的鞋上有些令人恶心的东西,很可能是他踩到的狗屎。不管他沾上的是什么,都是有点不吉利。这个梦的结尾有种令人毛骨悚然的不安感(就像电影《人体异形》[Invatoins of the Body Snatchers]中外星豆荚给人的感觉)。

  和所有重要的梦一样,在分析过程中新的联想和意义反复出现。格洛丽亚的一些联想与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形成的早期理论有特别关联,如下:

  她的弟弟在她五岁时出生。她记得对父亲在使母亲怀孕中的作用有模糊的认识,并终记起自己对父亲给母亲而非自己一个孩子感到非常嫉妒。她有许多关于她非常珍视的洋娃娃的记忆,也有许多与弟弟的早前关系的可怕回忆,她后来认为这个弟弟的到来是真正的灾难。

  从弗洛伊德的梦的形成的理论来看,可以这样来理解这个梦:

  作为一个小女孩,甚至作为一个已经长大的女人,格洛丽亚强烈地依恋于父亲和他的阴茎。(她与父亲关系中的性兴奋被凝缩为她热切地等他回家,而她对他的阴茎的兴趣被他的鞋所置换和象征。)她认为弟弟是一团狗屎,他的到来损害了她与父亲的性欲关系。她无法为这件令她深感愤怒的事直接责备父亲,因此她把这看成是他无法控制的一件意外事件。梦的表面内容是个令人困惑的古怪故事,隐藏了背后的潜在想法:童年的愿望、愤怒和恐惧。这个梦以伪装的方式包含了她深的童年愿望和对这些愿望的防御,一同(通过“二级润饰”)编成了一个古怪的故事。



原文赏析:

1. 而精神分析发展早期的重要人物——荣格、阿德勒、费伦齐、兰克——已被逐出弗洛伊德理论的主流,因为他们的思想与弗洛伊德确立的学说存在着明显分歧。

2. 但是,1939年后,世上再无弗洛伊德,无人再来裁决各种不同观点中哪个才是真正的精神分析。从此,精神分析的思想得到解放,得以更加自然地奔涌。原来只有一条道路,而今有了许多。原来只有一种传统,而今是多样的学派、多样的技术术语和多样的临床实践形式。精神分析不再只是一个人的创造成果。

3. 现代世界急速变化,强调成本效益,执著地追求利润和生产率,在这样的世界中,精神分析那悠长、深思的特点可能像弗洛伊德那张盖着东方花纹毯子的维多利亚时代躺椅一样显得过时。

4. 过去之井很深……我们探测得越深,越是深入触及较远的过去世界,我们就越会发现人性最早的基础,它的历史与文化,更显得深不可测。 ——托马斯·曼

5. 弗洛伊德对这一临床问题的苦苦求索,带来了理论上和技术上的重大进展。在理论方面,他开始设想关于心灵的地形模型(topographical model),将心灵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领域:无意识,由不可接受的想法和情感构成;前意识,由能够变成意识内容的可接受的想法和情感构成;意识,由任何时间处于意识觉察中的想法和情感构成。

6. 在分析的最初几个月,对这些疑虑、思维和恐惧的追溯逐渐回到了童年。她记得自己非常担心什么灾难会发生在父母和其他亲戚身上。她会编出具有幻想的预测力的游戏:如果接下来的两分钟转过街角的汽车是偶数,一切就会正常;如果是奇数,意味着将会发生灾难。

7. 这些发现导致弗洛伊德提出了引起争议的幼儿诱惑(infantile seduction)理论:所有神经症的根源原因是在儿童的经验中过早引入了性。3儿童天然的无知使她无法加工这种经验,在青春期自身性欲出现自然高峰时再次受到创伤。青少年这种新的、强烈的情感重新点燃了早期的...


安吉拉是一个生动的阻抗病人的例子;她远远不是在自由地暴露“所有进入脑海的内容”,而是完全不愿意报告任何内容。

在墙后她感到受保护,但代价是,墙让她觉得与别人有距离,无法感受自己是真实生活的一部分。

安吉拉没有感到内疚,也就标志着他没有内化的、能够发挥作用的道德准则。在她的体验中,最近似超我的部分是“地下室的男人”,但在想象中那完全不是她自己真实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一个攻击性的“他人”居住在她的内心中,他是一个虐待狂式的暴君。

安吉拉德其他经历似乎暗示着未经加工的前语言期记忆,反映了她早期生活中遭遇的发展性创伤。例如,安吉拉持续地体验到分析师在情感上与她分离,没有兴趣帮助她,“只是观察”她。这种体验带着近似狂乱的焦虑色彩,所代表的似乎并非本能渴望的挫败,而是一种长期感受,仿佛焦虑地漂浮于模棱两可、缺乏响应的环境中。

有时候,安吉拉会为这种无法忍受的孤独体验提出自己的解释:她太坏了,太贫穷又太丑陋,不配得到分析师的关注。对于像安吉拉这样的病人,这种移情表现暗示着早期养育环境的中断,这种环境本来应该具有共情应答性和对儿童情绪的容纳力,这些是共生体验中“安全港”的关键元素。

看一看安吉拉在对分析师表达了较为积极的感觉之后报告的一场噩梦:有个人在召唤我进入一个城堡。他站在楼上的窗边。这景象很美,令人印象深刻。我走了进去,我找不到他。然后有很多伸向我的手,我移近了一些,然后我看到这些手臂是从墙里伸出来的。它们缠绕着我的脖子,试图把我拉进墙里面。我很害怕,奋力挣扎。我不想消失。

在这个梦里,安吉拉已经能够把莫名的恐惧形象化,这些恐惧一直萦绕着她,使她不能建立亲密关系。如果她让自己对谁感到爱意,她害怕自己将消失在这个人里面,并进入一种微末而无形的世界,部分是人、部分是无生命的。此处的手对她来说象征着人类的联系,伸向她并引诱她进入非人的噩梦。

雅各布森强调,要将攻击性应用于建设性...


母亲慢慢地、逐渐减少“把世界带给”孩子,这对孩子的经验具有强大的影响,有些痛苦但颇有建设性。随着欲望与满足之间的差距逐渐加大,孩子慢慢认识到,尽管自以为全能的早期信念既自圆其说又令人信服,但他的欲望并非无所不能。孩子的需要和表达本身并不能带来满足,带来满足的是母亲的反应。这一逐渐清晰的认识具有巨大意义,幼儿第一次感到自己依赖着别人,尽管在外部观察者的眼中他毫无疑问地一直都是相当无助而依赖的。幼儿逐渐意识到,世界上不止有一种主观性,而是有许多种主观性;欲望的满足不仅需要表达,更需要与他人协,因为他人也有自身的欲望和计划。


或许精神分裂症(克里佩林称为“早发性痴呆”)最为重要的辨别特征就是病人切断了与他人之间各种正常关系的渠道。精神分裂症病人思维混乱,生活在他们自自己的世界中。他们采用的体态(例如紧张性木僵)和行为(例如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病人涂抹粪便或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病人发怒的行为)极大妨碍了他人与之建立关系的一切努力。克里佩林学派将精神分裂症视为一种神经生理性疾病:具有生理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将不可避免地恶化,并以完全衰退而告终

沙利文感到,这些观点与他治疗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切身经验明显出入。他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对自自己所处的人际环境极其敏感并能做出反应。尽管他们的表达常常是间接的、经过伪装的,但是对于他人的觉察,他们是非常敏锐的,而这种敏锐常常带给他们痛苦

这种临床经验促使沙利文逐渐形成解释心理过程的人际观点。四十年后,英国精神病学家菜恩(与艾伦・埃斯特森)也描述了同样的临床经验。菜恩受到沙利文著作的影响,开始质疑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传统理解,即:精神分裂症症状是处在衰退中的生理系统产生的杂乱无章的表现。

菜恩与埃斯特森(1970)对长期住院病房中几名已退行的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治疗,他们的症状被认为是生理机能已衰退的迹象以治疗且没有治疗意义。以其中一位名叫马姬·阿博特的病人例,她的症状包括幻听、非现实感和疏离感,举止呆板、退缩;她声自己是机器而不是人,无法控制自己的头脑,想法和感情都受别人制。如果单独接触马娅这个人,人们会确信她的状况是由某种自发生、不受控制的内部恶化过程造成的。菜恩和埃斯特森则让马和她的父母待在一起,并观察他们之间的互动。

他们的家庭互动中的一处细节似乎与马娅的一项精神病症状着特殊关联,即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特有的牵连观念:坚信身边发生某些与他无关的事情实际上和自己有关,

人类与其所处的人际环境水远、也必然是不可分割的,个体的人格是在由他人所组成的环...


愿继续担任爱的客体。”(第47页)经典弗洛伊德学派的分析师找寻被压抑的愿望和幻想,而沙利文则找寻被忽略的互动

在经典精神分析设置中,分析师静静等待隐秘的愿望在没有检查机制作用的自由联想中以伪装方式浮现,随后解译这些愿望。在沙利文学派中,分析师则会主动询问互动情况;重要资料不会自然浮现,因为病人(在没有觉察到的情况下)会遗漏最重要的内容容。“因此我们与病人好好坐下来,尽可能地了解,他所能回忆的与爱的客体之间目前所发生的事。”(第49页)

沙利文会询问细节:对方是谁?你是怎样选择她的?发生了些什么?谁对谁说了些什么?关系中情感气氛转变的确切时间?沙利文认为,要获得所需的资料,他他必须了解除了病人的想法、感受和幻想之外更多的情况。沙利文会收集细节,以便了解实际发生了什么而且他认为,只有了解人际互动环境,我们才能理解病人是如何在反复重演他的命运

沙利文也有兴趣了解过去,但主要不是过去的冲动和愿望,他认为这些只是人际模式中的小小片断;孤立地看待这些片断,必然导致将其从环境中野蛮地剥离出来,因而丧失了对这些内容获得有意义理解的一切可能性。与经典精神分析注重过去的冲动和愿望不同,沙利文关注过去的互动。在这个案例中,沙利文强调首先确认病人与女人之间当前发生的一些重要的事:他追求女人时爱上的是对这些女人夸大的错误印象。接下来,沙利文想要了解,这种互动在病人早期经历中的起源:他是如何学会以这样的方式来毁坏爱的?别人是否曾用这样的方式来爱他?在他的早期生活中,是是否只能以这样的方式来接近重要他人?

焦虑与动机

沙利文的人际过程研究越来越关注焦虑,因为焦虑作为关键因素,决定定着个体如何形成其经验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

沙利文逐渐发现,那些表面看来比较突出的方面(例如引人注目、干扰生活的各种症状),常常是用来分散对潜在焦虑点的注意,也就是说属于控制焦虑的技术。


在心理病理学中,焦虑和对焦虑的控制是如何扮演了如此关键的角色呢?沙利文提出的发展理论认为,焦虑是塑造自我和调节与 他人互动的关键病理性因素。

沙利文描述道,新生儿在两种状态之间摇摆,一种是接近于完全 舒适的状态,另一种是紧张状态,各种需要都在要求得到注意。只要有一位对新生儿的反应比较敏感的照料者在场,新生儿的大多数紧张都并不成为问题。照料者针对幼儿的需要做出反应,令幼儿得到 满足。各种需要的表达,无论是对食物、温暖、免于疼痛的物理需要 对安全和体贴的情感需要,还是对游戏和刺激的精神需要,都会引发照料者的相应反应来提供满足,从而降低紧张。

沙利文把这些需要称为“整合倾向”( integrating tendencies),因为其本质特性在于把人拉近,进行相互带来满足的互动。发生在幼儿与母亲之间的哺乳互动能生动地体现整合倾向之间的互补性。幼儿感到饥饿,需要得到喂养。哺乳期的母亲乳房充满了乳汁一一她需要进行喂养。他们相互拉近,形成一种相互满足的整合。

沙利文认为,这些寻求满足的需要( needs for satisfaction)帮助建立与他人的互惠关系,不仅新生儿需要,在生命的整个历程中也都需要;成人的各种需要也会引起其他成人的互补性需要。只要有定的耐心、灵活性和机敏,各种情绪、躯体、性和精神需要都能带来与他人相互满足的整合。

与弗洛伊德不同,沙利文并不认为人类的需要本身有什么问题。沙利文指出,我们并非生来就带着反社会的兽性冲动,而这些冲动只有在巨大威胁和艰辛努力下才可服和社会化;相反,我们已经进化成了社会动物,天生具有与他人互动的倾向

但是,如果寻求满足的需要如此顺畅地促进人际整合,为什么人类互动充满了不满、冲突和碰撞?沙利文认为,焦虑是所有人类活动中几乎都有的瑕疵。寻求满足的需要是在幼儿身上自然发生的,但焦虑则...


其它内容:

前言

从期中德心理治疗师连续培训项目起,精神分析及其心理治疗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十年。虽然各种培训项目越来越多,但出版的译著和专著却很少。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翻译精神分析的专业著作不但需要良好的英文和中文功底,也需要对精神分析及其心理治疗有深刻理解。而要达到这一步,是非要经过相对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培训不可的。这本完全出自三位年轻人之手的译书让我感到欣喜,他(她)们有良好的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又经过了数年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的学习和实践。这本书能够成功出版不但是译者们多年来辛勤学习的收获,也应该是精神分析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到来的标志之一。

  精神分析的著作浩如烟海,初次接触它的人经常会感到一头雾水。而这本书,就是对精神分析思想史的一个总结。翻开它,就好似走进了一个微型的精神分析历史博物馆,个篇章当然是从介绍弗洛伊德的经典理论开始。然后按照时间的顺序,接下来的几个篇章依次介绍了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学派、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派以及当代的一些弗洛伊德思想的修正者们的观点。顺着书中讲述的精神分析思想史的发展脉络,读者能深切地体会到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核心是“分析”,无论是弗洛伊德时代的让病人去自由联想,还是客体关系理论家们把注意的焦点转向个体所生长和正在经历的环境,都是在细致入微地了解和展示个体的内部世界,将那些模糊不清的体验细化,将许多片段的回忆组织起来并赋予能用语言描述出来的意义。分析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而分析的终目标是再把这些细化了的、被分解了的体验归类、整理,再加以“整体化”,这个过程大致就是整合的过程。我们都知道,人的心理成长和成熟就是一个不断整合的过程,我们的心理冲突常常发生在爱与恨、幸福与痛苦、好与坏、是与非、追求功名利禄与超凡脱俗等之间。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尽可能解决这些冲突,达到整合的境界,而本书的内容也恰好是对精神分析中诸多理论观点和技术发展的一个分析和整合。书中描绘出的内容就像是一条绵绵流淌的历史河流,沿途分出许多支流,后又都汇入大海,而这个海就是精神分析思想的海。相信只要是在这片大海上航行的人,无论搭乘的是哪只技术流派的船,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因为终我们都是探索心灵世界的人。

  本书的三位译者都是我熟悉的年轻同事,我非常清楚他(她)们翻译时是怎样的费神和投入,又是怎样的字字句句推敲与斟酌。我深信这本书的原著是一本好书,但能翻译出足够的味道那又要下另一番工夫了。

  衷心地祝贺这本书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也祝愿精神分析在我国的发展稳步向前。

  杨蕴萍

  2007年7月7日,于北京


书籍介绍

本书全面易懂地介绍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发展的历史,内容涵盖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所有的主要分支,如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等,对各学派的缘起、流变作了清晰的阐述。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480+)
  • 排版满分(322+)
  • 藏书馆(333+)
  • epub(599+)
  • 体验差(107+)
  • 值得购买(77+)
  • 已买(362+)
  • 无颠倒(288+)
  • 体验满分(195+)
  • 书籍完整(111+)
  • 值得下载(394+)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5-01-09 14:02:23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仰***兰: ( 2025-01-17 15:48:48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印***文: ( 2024-12-26 17:38:26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车***波: ( 2025-01-05 08:01:5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晏***媛: ( 2025-01-15 20:22:02 )

    够人性化!

  • 网友 扈***洁: ( 2025-01-10 22:22:19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詹***萍: ( 2024-12-30 14:19:03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芮***枫: ( 2024-12-21 09:36:44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后***之: ( 2025-01-16 04:18:38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隗***杉: ( 2024-12-25 14:27:29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常***翠: ( 2025-01-15 12:52:02 )

    哈哈哈哈哈哈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