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蝙蝠侠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假如我是蝙蝠侠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如果你喜欢《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变态重口味新作。为何智能时代反而造就现代人的孤独与痛苦?为何连环杀手选择犯罪暴行来宣泄自己对公众关注的病态需求! 这是绝望恐惧时代的救赎之作。
内容简介:
美国《黑暗骑士》首映会枪击案的“蝙蝠侠小丑”杀手、挪威爆炸枪杀案的安德斯·布雷维克、韩国赵承熙在美国制造校园枪击案、韩国自杀风潮到日本病态自杀现象,以及近年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一连串恐怖性自杀举措……在世界逐步数字化的时代里,当个体对生活之真实及诸乐趣渐失信心,在极具欺骗性的电脑特技仿造的“英雄人物”误导下,他会采取*的犯罪暴行以寻求精神的解脱和痛苦的宣泄。根据作者的调查研究,这些*杀人者全部是青年男性。那么,我们生存的机器智能时代,问题少年为何易化为校园枪杀案元凶?*杀人犯心理为何如此阴暗?数字时代为何反而加重了现代人的孤独与痛苦?意大利思想家法兰克·贝拉迪勇于探究,结合哲学、心理分析、新闻报道,找寻当代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经过40多年的辛苦研究,贝拉迪以反乌托邦式的讽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书籍目录:
第1章小丑
案发现场 / 001
艺术与生活 / 003
猫女之心碎 / 004
小丑与上帝 / 006
排挤 / 009
武器 / 010
耻辱的一天 / 013
假如我是蝙蝠侠 / 015
流通 / 018
半西格玛 / 020
第2章人道被高估了
艺术与死亡 / 023
佩卡-埃里克·奥维宁 / 025
自然选择者的宣言 / 027
人道主义与自然 / 031
社会文明,社会达尔文主义 / 034
YouTube上的杀手 / 036
第3章转瞬即逝的胜利
科伦拜恩事件 / 041
技术语言的不稳定性 / 044
转瞬即逝的胜利 / 047
氪石 / 049
去做就对了 / 052
北极海冰 / 054
第4章赵承熙的内心世界
赵承熙的痛苦 / 059
讲话,写作,保持沉默 / 064
我们只是睡在同一间寝室里而已 / 068
空房间 / 071
第5章何为犯罪
符号资本主义与巴洛克主义伦理学 / 076
上帝与罪行 / 081
约伯 / 084
虚无主义 / 086
资本主义 / 089
第6章机器人
一位新保守主义派杀手 / 095
自我身份迷恋 / 100
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 / 101
无父的文明 / 104
基督教欧洲 / 109
得了恐怖症的网络虚拟人物 / 113
第7章记忆
身份与身份证明 / 120
身份证明的陷阱 / 125
终极自杀 / 129
第8章你们永远得不到安宁
神经剥削与崩溃 / 138
未来的奴役 / 142
布热津斯基错了 / 145
随机杀手 / 149
警方介入式自杀 / 152
第9章自杀浪潮
日本1977 / 157
蛰居族 / 161
普普坦 / 163
抓捕 / 165
流行性自杀 / 167
个体评估 / 170
意大利钢铁 / 175
孟山都公司的丰收 / 176
富士康的愤怒 / 179
僵尸 / 182
银行家们为何要自杀 / 184
第10章首尔之行
仁川机场 / 189
历史,擦除与仿真 / 191
完美重组的城市 / 195
沙漠化 / 198
Sujonomo N / 199
第11章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
不稳定的道德伦理 / 204
下一个游戏 / 209
黑暗的时代精神 / 212
不要寻求庇佑 / 217
痉挛 / 221
反乌托邦讽刺 / 229
影片目录 / 233
作者介绍:
弗兰克·比弗·贝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欧洲知名作家、理论家,意大利自主主义运动的重要核心人物。1976年创立私人电台 Radio Alice;1980年,与法国心理分析学家菲利克斯·瓜塔里密切合作。著作有《工作时的心灵:疏离到自主权》《起义:谈诗学与经济》《未来以后》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
1
章小丑
案发现场
2012
年
7
月
20
日。一位年轻男子买了一张电影票,进入影院坐于前排。影片开始播放
30
分钟后,他从一扇自己事先打开的紧急通道大门离开该栋建筑。他到自己的车里换上防护服,备好枪支。凌晨
12
点
30
分,他从那扇打开的门重新进入影院。这时候,他戴着防毒面具,防弹头盔,身着防弹裹腿、护喉与战术手套。
有些许观众注意到了这位戴着面具的持枪男子,但他们觉着现场有那么多为了参加放映礼而盛装打扮的蝙蝠侠狂热粉丝,这个男人也不过就是其中的一位罢了。剧院里一位携家带口的男士稍后将会对我们表示,起初,整个袭击看起来就像是电影首映礼上用来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噱头。这位男士随后还会说,这场表演“飞快地”变得“非常真实”。
电影开始
20
分钟左右吧,里头有一小段戏份比较激烈。然后有个燃气罐一样的东西——那时我还以为是烟花呢——从屏幕那端“飞”过来,大概落在我前头吧,跟着滚到了一边。那里的人都开始离开自己的位置,往其他地方移动。然后,从我坐着的右下方那儿——影院右下角的位置,开始出现枪口的火光。本来我还觉得这就是烟花吧。可是接着,我被射中了(指向自己的下肩部与胸口),这时我才意识到,事情比我想象的严重多了。大家都尖叫起来啦。场面非常混乱。
凌晨
12
点
38
分,持枪男子扔出了一个烟雾弹。当烟雾逐渐在影院里弥漫开来之时,他扣动了霰弹猎枪的扳机,起初是对着银幕,然后便指向观众席。他还使用了一把弹匣容弹量为
100
发的史密斯
-
韦森半自动来福枪,以及一把格洛克
22
号手枪。同一时间,旁边的放映厅也在放映着同一部电影,有些子弹穿过墙壁,伤及了隔壁观众。
他肯定得开了
19
枪或
20
枪吧。大家在两边的地上匍匐着。我们后边有个人,大概是落在了后头的,他受伤了。他说“我被击中了”。那家伙看起来跟终结者一样。他根本就没看向任何地方,只是一直开枪,开枪,开枪。有些人试图爬下楼梯,远离这片枪林弹雨。那场景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袭击开始不久后,警报很快就响了,工作人员入内帮助疏散人群。有些人在推特上发布报道或通过短信传播信息,却没有人打电话给警察报警。在这场事故中,死者数量高达
12
人, 更有
70
人受伤。凌晨
12
点
45
分,袭击者于其车旁被拘捕。他没有进行任何反抗。
这个男人有一头橙红色的头发。他像是处在昏茫的状态中,不知自己身处何境。几个小时后,采访者将会披露此人姓名:詹姆斯·霍尔姆斯。很显然,袭击者并非某较大群体或恐怖组织的一员,而是单独采取此次行动。他的一位同班同学亦会在稍后表明,霍尔姆斯曾说过好几次自己想要杀人的话。
据《每日新闻》对监狱工作者的采访,霍尔姆斯很想知道电影的结局是什么。这位枪击犯不停地对看守他的科罗拉多狱守们说,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锁在铁栏之内。但一些负责监管他的狱守则认为,他只是在假装患了失忆症。
艺术与生活
短短数日之内,
eBay
上出现了一款“詹姆斯·霍尔姆斯”橡胶面具,依着他的张正面照捏造出他的脸,他的表情,甚至还附带有一头橘红的假发。顾客花
500
美元便能买到。
还有一个月就是万圣节啦!想必你们都知道那桩震惊全城的案件吧!他被大家称作“小丑”“黑暗骑士射手”“番荔枝”“那位天赋异禀者”,而他的大名乃是詹姆斯·霍尔姆斯!这世上还有什么比钻进詹姆斯·霍尔姆斯的内心、易容成他的面庞更叫人心惊胆战的事呢?他那能“看透人灵魂”的双眼以及“小丑”式的橘色头发将使得这顶面具成为你拥有过的烦扰心神的物件。想想看吧,这个形象可是属于美国历危险的大型谋杀案作案者的。这一制作极其精良的乳胶面具本是某位海外私人收藏家定做的,而我在欧洲因参与一场高赌注的扑克游戏把它赢到了手。我向你们保证,世上找不出第二顶这样的面具,更何况它还在一部即将于
2013
年上映的极具争议的纪录片中出镜了,根本就是无价之宝。这顶面具将原样出售,并且不能退货。如果你的交易经验为零却又有兴趣参与拍卖,请务必事先联系我。在收到钱款后,我会马上寄出面具。祝好运!
然而就在这篇拍卖声明出现不久后,
eBay
就将用户“真实脸庞
13
”提供的面具下架了。
eBay
对
ABC
新闻表示:“之所以下架是因为这款面具没有遵守我们的《违规物条例》。它是对暴力案件受害者的不敬,而
eBay
不会容忍任何试图从他者的悲剧或磨难中获益的物品出现在我们的网站上。”
猫女之心碎
我一直在阅读相关新闻:我根本停不下来,花了大半个晚上从这个网页读到另一个网页。
霍尔姆斯——他杀害了
12
人,包括
8
岁的维罗妮卡·莫泽
-
苏利文——在一片“残杀幼童之人”的叫骂声中入狱了。
24
岁的狱警维恩·梅德利——当霍尔姆斯入狱时,他正在科罗拉多州的阿拉帕霍拘留所内——就此事说:“所有被拘留者都在讨论怎么样干掉他。每个人都蠢蠢欲动。这是他们能够达成共识的话题。”
詹姆斯·霍尔姆斯告诉警察,蝙蝠侠的仇敌小丑就是他。其留言机上的自动答复亦是以小丑为灵感做出。被抓捕入狱时,他不停地朝守卫吐唾沫。现在,这位枪击犯被单独看守,以防他做出自杀行为。一位警官说:“他一点后悔的意思都没有。这家伙以为自己在演电影呢。”
枪击案发生后,猫女的扮演者安妮·海瑟薇说:“那些因这惨无人道的举动而失去生命或者遭受牵连的人,我为他们感到心痛、心碎。我不知道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悲伤。我的心和受害者以及他们的家人在一起,我为他们祷告。”
克里斯托弗·诺兰,《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导演,发表了如下声明:
我谨代表所有参与拍摄《黑暗骑士崛起》的演员及工作人员对袭击奥罗拉城的这桩毫无人性的惨案表达我们深切的悲痛。我不想冒昧地装作自己有多了解这些枪击案的受害者,但我知道,就在昨晚,他们还在影院里观看电影。一直以来我都相信,电影是美国创造出的极为伟大的一种艺术形式,共同在影院观赏影片的时光是愉悦的,这样的体验更是不可或缺的。电影院对我来说就像家一样,然而却有人想要侵犯这片纯洁的希望之地,这对我而言真是有如临头一击。没有任何言辞能够完整地传达我们对这骇人听闻的罪行中那些无辜受害者所怀有的情感,但我们的心和他们以及他们的家人在一起。
随后,
DC
漫画公司决定延迟发布《蝙蝠侠群英会第
3
话》,因为这册中有一幕场景是一位来自海底城的女子伪装成学校老师对着全班孩子挥舞手枪。华纳兄弟亦撤下电影《匪帮传奇》的一个预告片,因为其中有一幕是某角色用机械手枪射击电影院的观众。
小丑与上帝
詹姆斯·霍尔姆斯乃何许人也?那个闯入奥罗拉电影院,跳过了分隔艺术与生活之墙的年轻人究竟是谁?
人们用各式各样的词汇来形容这位
24
岁的小丑:“一团糟”“精神状态不稳定”“脱离现实”。还有人说这位年轻的杀手是受到了撒旦这恶魔的影响才有如此举动。然而根据圣地亚哥潘尼亚斯基托斯路德教堂里一位年轻牧师杰拉尔德·博吉的回忆,詹姆斯·霍尔姆斯是一个腼腆聪慧的男孩儿,努力追求着学业上的成功。牧师说,霍尔姆斯一家
10
年来都是圣地亚哥教堂的信众,这位枪击犯的母亲一直热心为教堂服务,为志愿活动献出了不少时间。
根据本奇·安森度卢卡在《基督邮报》上所写的文章,詹姆斯本来是个“很棒的基督徒男孩儿”,像数百万年轻的美国基督徒一样,他从权威的、无误的《圣经》中习得神圣的真理。詹姆斯亦是个“普通的基督徒男孩儿”,其日常生活的很大比重皆与当地的长老教会相关。
在一篇名为《长老会之所信》的文章中,
G
艾肯·泰勒牧师写道:
长老会相信,一切事情都依凭上帝的意愿而发生,只有在上帝的意愿中,这些事情才能被充分地理解。任何违背了他之意志、有损于他之荣光的事情,皆断然不可能在任何人身上发生。他对邪恶之徒加以管控,让他们的邪恶消失殆尽。他依照自己意志的决策行为,则在那些爱他之徒的生命中,使所有事物——哪怕是显明的罪恶——都终化为良善,他依照自己意志,呼召他们。
G
艾肯·泰勒:《长老会之所信》,第
5 - 7
页。
暴乱发生不久后,一位基督徒辩者里克·华伦责备州立学校以“自由主义立场”教导学生进化论,甚至禁止学生在校祈祷。在一条致其粉丝与信徒的推特中,他写道:“当学生们学到自己与动物本质无异时,他们的一举一动也就跟动物相差无几。”布莱恩·费舍,美国家庭协会政府与公共政策问题分析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这场枪击案与那些“花了
60
年时间宣告上帝消失了”的自由主义者有直接关联。在拥有
125
个电台的美国家庭广播的全国性网络上播出的一档节目《焦点》中,费舍阐释道:
美国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上帝要向世人展示,一个谨从圣训以及颁布圣训之上帝的国度是怎么样的,所以他才建立这个国家……由此来为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提供模本,让他们明白一个浸润于我主之精神、向全世界传播福音的文化是这个样子的。可是现在,你却没法儿在公立学校里祈祷了。从
1963
年开始,公立学校不再讲读《圣经》……到了
1980
年,我们连“十诫”都不读了。别忘了,第六诫便是“不可杀人”。要是他(詹姆斯·霍尔姆斯)过去每天都能在他接受的教育中学习这个,事情又会如何呢?要是十诫被不断强调:“不可杀人”呢……谁知道事情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但是我们尝试了另一种教育方式。到今天,我们已经自由主义
60
年了。可我们得到了什么?一场发生在奥罗拉多城的大屠杀。
米克·哈科比,阿肯色州第四十四位州长、
2008
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初选者,将科罗拉多州大屠杀归因于基督教中的“罪”这一概念,以及——本质上倒也没什么差别——一套玄妙的世俗化宗教理论:“归根究底,我们面对的不是犯罪问题或持枪问题,甚至也不是什么暴力问题。我们面对的问题是‘罪’啊。”
排挤
詹姆斯·霍尔姆斯在实施他的恐怖计划几周前曾尝试在一个在线约会网站上寻求建立一些情感关系。在他的网络简介上写着这么一句话:“你愿意到监狱来拜访我吗?”由此可以看出,其时詹姆斯已然开始盘点自己被捕入狱后的日子了。他还在自我介绍的部分写下:“我想要一夜情,或者一个随意点的小妞当性伙伴。我人还不错。嗯,是那种会搞些恶作剧的‘不错’。”
7
月
5
日在网站注册后,霍尔姆斯曾尝试联系三个不同的女人,但都被拒绝了。其中一个说,她觉得霍尔姆斯大概仅仅是想聊天吧……跟性没关系。
神经心理学家多米尼克·卡隆表示,霍尔姆斯在与他人进行情感互动上有困难。除此之外他还设想,或许是因为过去受到欺凌与排挤的经历,霍尔姆斯才会将自己认作小丑。
星期四晚上,在做好了侵袭的准备后,霍尔姆斯从自家出发,驾车
5
英里来到位于市区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内的世纪
16
号多屏影院。在那儿,他购买了蝙蝠侠电影《黑暗骑士崛起》的午夜场电影票,他和其他兴奋的影迷一道入座观众席,只是后来又从紧急出口离开,去了停车场。当全副武装地重返影院的那一刻,他便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全部怒火,一射而出。
武器
据奥罗拉警察局局长丹·奥茨反映:
霍尔姆斯在当地的枪支店铺买了
4
把枪,在网上买了
6000
多发子弹,其中
3000
多发口径
0
223
的子弹用于其袭击过程中所持来福枪,
3000
发口径
0
40
的子弹用于他拥有的两把格洛克手枪,
300
发用于那把
12
口径霰弹猎枪。他还在网上为那把
0
233
口径的来福枪买了几种弹匣,我们从现场残余物判断,其中包括一个容量
100
发的弹匣。虽然那把枪是半自动的,但是专家告诉我有了这个弹匣,他就能在一分钟射出
50~60
发子弹。就我们所了解的来看,这个发射速度在电影院里是相当快的。
00
在霍尔姆斯的公寓中,还发现了用一系列精密材料制作的诱杀装置。
奥罗拉大屠杀发生几天后,乔治·
D
李在博客“百姓情报局”上发布了一篇题为《谁更疯狂,詹姆斯·霍尔姆斯还是倡导枪支管制的那些人?》的文章:
这些提倡进行枪支管制的人是不是觉得,如果霍尔姆斯没有用他们所谓的“袭击性武器”,而是用炸弹将满座的
16
号影院炸了、将整栋建筑夷为平地比较好?或者霍尔姆斯对那些手无寸铁的受害者挥舞两把大弯刀,这个情况怎么样?问题的底线根本就不在于这个铁了心要伤害尽可能多的人的行凶者使用的武器是什么。不论如何,像霍尔姆斯这样的恶魔总是能找到方法去做这件事的。
在《多点枪支,少点罪案》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洛特看来,允许市民随身携带隐蔽性武器的法律条例使得暴力案件的数量稳步下降。考虑到会跟一位有武器的人杠上,潜在作案者便很可能会打消行凶的念头。看起来,很大一部分美国人相信在公共场合持有枪支能让他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生命,以及——更为重要的——保护自己的财产。
然而,大屠杀案件数量的两个国家即是美国与芬兰。美国是世界上人均持枪率的国家,包括孩子在内的每
100
位公民中便有
88
人有枪。芬兰的人均持枪率排名第
8
,每
100
位公民众有
32
把枪。排在它们之间的有塞尔维亚、伊拉克和也门,这些国家因为种族、宗教与政治问题而时常发生大屠杀事件。
美国枪支持有者网站(华盛顿从不妥协的枪支问题游说团体)发表声明称:
比起因枪支丧生的,因枪支获救的情况要更多;比起用枪支伤害他人的,用枪支进行自卫的情况要更多。每年都有
25
万遵纪守法的美国公民在突发案件中用枪保护自己。换言之,这样的事情每天都要发生
6850
次。这个数据意味着,一年中,一把枪会超过
80
次地被用来保护老实的市民,而非夺取他们的生命。在公民们每年
25
万次的使用枪支的情况中,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是挥舞自己的枪或者开枪警告,以此吓退袭击者。只有在低于
8%
的案例中,持枪公民会用枪杀死或伤害攻击他
/
她的人。每年还有多达
20
万的女性用枪来避免性侵犯事件的发生。持枪市民杀死的骗子比警察还多。公民们每年射击或杀死的罪犯更是警察的两倍(
1527
对
606
)。《实况报道:枪支救的比杀的多》,
2008
年
9
月
29
日,
gunowners.org/sk0802htm.htm
。
我们不该忘记美国人的身份同一性是如何塑造出来的,清教徒从欧洲来到这片领土,将此前居住此地的土著屠杀殆尽。
“清教徒”所指为何?所谓“清”者,意即唯有遵从上帝意旨的信徒方有资格存活下来。一如其他殖民历史,“不清的”西班牙天主教徒对南美洲的殖民亦是相当残暴的。只是这些“不清的”天主教徒却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印第安土著的神话与生活方式,以及美洲中部与南部的前哥伦比亚文明。今时今日,印第安文明正在逐步复苏。像埃沃·莫拉莱斯胡安·埃沃·莫拉莱斯·艾玛:
1959
年
10
月
26
日出生于玻利维亚东南部奥鲁罗省,玻利维亚原住印第安人政治家。
2005
年
12
月
18
日当选玻利维亚总统,成为该国自西班牙占领之后的
470
年以来位本土领导人。这样土生土长的印第安后裔将会不断地作为领袖出现。
而清教徒屠杀者则是完全不能容忍让任何可感知到的“不清”残留的,在人类历彻底的种族大屠杀中,他们将当地土著与其文化消灭得一干二净。这,就是美国文化的摇篮。
耻辱的一天
2012
年
9
月
28
日清晨
7
点
23
分,康涅狄格州新费尔菲尔德市,一位男子开枪射死了一个显然是试图要闯进他姐姐家的蒙面入侵者,事后却发现,这个可疑的窃贼是自己
15
岁的亲生儿子泰勒·朱利安。警察说,男子的姐姐当时自己一个人在家,于是打电话给了住在隔壁的弟弟,亦即泰勒的父亲。男子马上带着一把装满子弹的枪冲到他姐姐家,并对蒙面人开了枪。据警察所言,当时那蒙面人手里拿着一样武器。
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这位少年会在凌晨
1
点左右身着黑衣、头戴滑雪面具潜伏在自己姑姑的房子外。小镇的行政委员约翰·霍奇说,老朱利安告诉警察,当时那个戴面具的人朝他扑了过去。可一直到滑雪面具被取下,老朱利安,这位当地学校的老师,才发现他射死的是自己的儿子。
杰弗里·朱利安和自己那在新费尔菲尔德高中上高一的儿子看起来都是开朗快活之人,平日也很受欢迎。一位邻居莉迪亚·吉布斯说她听到了
9
声枪响,可她还以为是在放烟花。
霍奇说:“整件事就像是好莱坞剧本里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上演了一样。”
2012
年
12
月
14
日,
20
岁的亚当·兰扎犯下了美国历臭名昭著的罪行之一:在开枪杀死自己的母亲后,他驾车来到桑迪·胡克小学,杀死了
6
名成年教师与
20
个孩子。当警察赶到时,这位年轻的杀手对着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这是自
2007
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后,美国历史上由一个人所造成的伤亡第二惨重的大型枪击案,亦是自
1927
年密歇根州巴斯学校爆炸案该爆炸事件中共有
38
名小学生和
6
名成人死亡,另有
58
人受伤。主犯安德鲁·凯厚首先杀死自己的妻子,随后用燃烧弹焚烧了自己的农场,并在巴斯联合学校引发爆炸,后在自己的卡车中引爆炸弹自尽。巴斯学校大爆炸是美国历史上死亡人数多的校园屠杀案。后,在美国小学中发生的伤亡第二惨重的大屠杀案件。
这次枪击案在美国掀起了又一轮对于枪支控制的热烈讨论,促就了为禁止售卖或制造特定种类的半自动火器以及容量大于
10
发子弹的弹匣立法的议案。然而这场讨论与人们的愤怒并没有换来什么结果,在参议院,关于修正法案的议案亦因为需要增加对于枪支购买者的背景调查而遭到了共和党的阻挠。尽管如此,校园枪击案在全国激起的怒气仍然有望促使华盛顿政府采取行动,此外,修正法案在做出一定的妥协性退步后得到了
45
张支持票,已超过半数,但若想要胜过共和党的阻挠则需要得到
60
票。
投票结果出来后,暴跳如雷的奥巴马对阻挠议案通过的参议员们(亦即几乎所有的共和党员)以及资助这些国会议员的国家来福枪协会发表了言辞激烈的指责。
他说:“这对于华盛顿来说是极度耻辱的一天。”就像在面对他的两度总统任期中出现的许多其他事件一样,奥巴马以身作则地向我们展现了政治的软弱无力,而这一切就仿佛是对他就职演讲中那句座右铭直截了当的否定:“是的,我们可以!”
假如我是蝙蝠侠
詹姆斯·霍尔姆斯,这位自命为小丑的男子在他狭窄的牢房中追问:“电影是大团圆结局么?”答案毋庸置疑。在好莱坞电影的虚拟帝国中,结局总被确保是皆大欢喜的。
我想要尽可能快地看到这部实则平庸的电影。《黑暗骑士崛起》中暗藏着关于纳粹的比喻。在一支象征着圣战战士与抗议全球化之徒的游击队伍的帮助下,影片里那位毫无幽默感可言的大反派贝恩对哥潭市人民发动了法西斯式的恐怖袭击。影片传达的此一信息乃是扭曲的,并且在根本意义上带有某种族歧视的意味。
我对
1989
年由蒂姆·伯顿执导的蝙蝠侠电影尚且记忆犹新。彼时,
DC
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在银幕上是一位患偏执狂的精神病患者,而他的死对头则是个被精神分裂症纠缠的心理变态,亦即由杰克·尼克尔森扮演的小丑。
蒂姆·伯顿在讲到自己于
1989
年拍摄的电影时解说道:“整部电影、整个故事完全就是关于俩怪胎的决斗。这是一场发生在精神状态有问题的人之间的斗争。”他还补充说:
小丑这个角色非常了不得,因为他可以说是拥有着完整的自由。任何一个因行为举措与社会习俗格格不入而被当作怪胎、被排斥到社会边缘的人都因此而拥有为所欲为的自由,这就是自由的阴暗面。从某个有点可怕的角度看,患有精神病正是我们能够拥有的自由,你可以因此而摆脱社会法律的控制。蒂姆·伯顿:《伯顿论伯顿》,第
80
页。
蒂姆·伯顿的那份机智与犀利在诺兰木讷的作品中了无踪迹。安德鲁·克拉万在关于《蝙蝠侠前传
2
:黑暗骑士》的影评中写道,诺兰的三部曲“是一支献给乔治·
W
布什的鼓吹坚毅与道德勇气的赞歌,此人在恐怖主义与战争漫布的时代中尽情宣扬这些美德”安德鲁·克拉万:《布什和蝙蝠侠之共同点》,华尔街日报,
2008
年
7
月
25
日。。然而,三部曲中的这部与布什政府意识形态谋和程度之高,已然超过了影院银幕所能承受的范围。詹姆斯·霍尔姆斯对现实与电影的无力区分就像是卡尔·罗夫态度的映射,而后者乃是整场布什圣战中美国政治想象力的操控者。当记者罗恩·萨斯坎德为其同行审慎追求显明事实的权利做辩护时,这位调控共和党竞选战略的巫师回应道:
世界早就不像过去那样运作了。如今,我们乃一帝国,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创造特定的事实。当你们——如你所言,审慎地——追求这些事实的时候,我们又会有新的行动,创作其他的事实,你们则接着进一步地追求它们,情况就是如此。我们是历史的主角……而你,你们这群人,只不过是被剩下来的家伙,专门研究我们都做了什么罢了。此段引文的原始出处并未声明其为罗夫所作。参见罗恩·萨斯坎德:《信仰,事实以及乔治·
W
布什的总统任期》,纽约时报杂志,
2004
年
10
月
17
日。不过,此前一直秘而不宣的布什这位助手的身份在马克·丹纳的文章《战争年代的语言:论修辞,真相与权力》中被公布,载于《奥威尔不知道的那些事儿:宣传运动与美国政治新面孔》,安德拉什·赞托总编,纽约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17
页。
这是精神疾病的症状么?是的,它的确是,可却并非只出现在了卡尔·罗夫一人身上。
在符号资本主义的社会中,资本保值是通过永不停息的信息流动实现的,而从现实向仿真物的升华则是它的核心特征。在这样的世界里,现实已经彻底被仿真物替代。
今时今日,所谓抽象物已不复是地图、复本、镜像或者抽象概念。仿真物已不仅仅是现实国土的一部分,也不是仅具有指代作用的存在或实体。新一代的仿真物是没有底本的现实模型:它们是超现实。现实国土不再优先于虚拟地图,国土已不存在。自此以后,是虚拟地图优先于现实国土——拟像在先——地图孕育国土。事到如今,如果我们要重新讲述那则寓言意指前文引述的博尔赫斯所作之寓言:帝国的绘图员绘制了一幅能够覆盖全部国土的详尽地图,但在帝国败落后,地图磨损毁坏,在目睹了一个帝国的荣耀后回归土壤,如同一种后与真实之物融合的副本。,故事的结局便将会是国土的碎片在地图上渐渐腐化。荒漠之中残痕斑驳的是国土,而非地图。荒漠之下不是帝国,而是我们自己的现实。让·鲍德里亚:《精选集》,第
166
页。
流通
面具,幽灵,仿真物。符号的模拟价值已荡然无存。
让·鲍德里亚以在经济和语言区域中符号之模拟价值的终结这一假设为前提,提出了通用的仿真物符号学。
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趋势便是抽象化,而价值的去物质化过程则是抽象化过程的一部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就是基于抽象劳动之概念的:他将劳动时间作为衡量价值的标准与参数。换言之,从资本保值的角度看,工作活动的具体效益其实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不是生产活动的具体成果,而是抽象的劳作时间。
在市场中,商品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其实用性,而是仅关乎它们的可交换性。与此相似地,就语言而言,字词章句的真正价值由其表现力所决定,亦即辞章在实际活动中的语用效率。人们在沟通时首要考虑的是获取信息的效率,而非对真相的掌握程度。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尤为强烈地感受到指导人们进行社会交流的方法论不是诠释学,而是语用学:各式各样的信息漫布在无处不在的公共讲演与影像中,人类一道用幻象构筑起了所谓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仿真物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符号被用来交换符号,真实事物不复流通。
在《象征之交换与死亡》中,鲍德里亚说到了“符号的解放”。他认为,符号从行使指涉功能这一义务中被解放出来是后现代性之下的一个普遍趋势,而这种趋势不仅在文学与艺术区域中有所呈现,也出现在了政治经济中。
由此观之,如今,金钱与其说是价值的指标,倒不如说是“流通”的一环。
流通(
mobilixiation
),原意为“动员”,意指当祖国参与战争时所进行的军队集合以及对社会群体进行发动以一同反抗敌人。到了
19
世纪,由于征兵条例的立定以及现代交通体系的发明,战争变为人口流通的一个主要原因。晚期资本主义将军兵流通的模式引入经济区域:工作、生产与交换都发生在战场之中,在这里,的规则就是竞争。
我们不得不将自己摇摇欲坠的人生整个儿地投入到这至关重要的竞争中。人类的集体能量全被拿来实现那的目标:为了生存,与自己的同类拼个你死我活。
类似于这样的流通叫人疯狂,并终导致恐慌——恐慌之后,则是无尽的抑郁。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似乎都已弃械为奴。社会群体被迫承受无孔不入的债务,贫困与剥削由此诞生。债务就像是一把指向社会自治的枪,金钱变成用以勒索人们的工具。由于公共教育体系早已被盲目的新自由主义者们摧毁,私立学校的学费又高得离谱,意图修学的年轻人便被迫向银行借贷。而为了偿还债务,这些孩子在离开大学后只好接受各种各样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尝尽受勒索的滋味。钱币本该只是衡量物品价值的标尺,至此却成为奴役人类的工具。债务成为了某种莫可名状的诅咒。于非实体化的债务中,金钱、语言和罪彼此纠缠在一起。债即是罪。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金钱消解了一切事物的区别,并终都化作罪责。
半西格玛
奥罗拉大屠杀发生数日后,我在博客“半西格玛”上阅读了一些相关评论:
说来,世上像霍尔姆斯的人实在数不胜数。我读大学的时候常玩
WOW
(魔兽世界),由此知道了不少我所在公会里的人的故事。他们中有好些跟霍尔姆斯情况挺像的,这些人将魔兽世界当作自己发泄的地方。
无数如霍尔姆斯一般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食草动物”,干着糟透了的活儿,住在糟透了的公寓里,每天吃着糟透了的食物。可一旦有了互联网作为基地,世界就是他们的了。对这些人来说,电子游戏、色情片还有廉价的软毒品就是良药。在现实生活中没地位?在游戏里有啊。在现实生活是个小丑?在游戏里就成了犯罪团伙的头头,唆使别人去干坏事儿。有一档节目叫《公会》,讲得就是这群人的生活都是什么样的,不过有点儿可悲的是,这节目被拍成了喜剧来娱乐观众。
这么说听起来可能会有些荒唐,但我觉得,比起那些只知道将生命消耗在魔兽世界里的人,霍尔姆斯决意干这样一件事(不明智的,无意义的,给他人造成不幸的),那么至少他对自己的人生更上心些。
“征服者”在一条评论中写道:“我认识一个老想结束自己生命的家伙,这人一直没下手的原因就是他还在期待即将上映的大片儿、漫画书和电子游戏。我可没开玩笑。”
00
Chapter 2
第
2
章人道被高估了
艺术与死亡
2001
年
9
月
12
日,卡尔海因兹·斯托克豪森卡尔海因兹·斯托克豪森:
20
世纪德国伟大的前卫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广受争议,但对整个战后严肃音乐创作区域有巨大影响。在新闻发布会上被邀请就前一天所发生的耸人听闻的事件发表看法,他声言:
昨天发生的事情——好了,现在是时候转换一下你们的思维了——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艺术创作。只需要一个举动就直击灵魂,在音乐中我们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这一点;还有,一群人迷信地为了一场演出疯狂练习
10
余年,然后在演出中死去……这就是整个宇宙中所能出现的了不起的艺术作品。想想看发生的事情吧。有一群人沉迷于不可复制的演出,就因为这个原因,
5000
民众迎来了他们的末日审判。我是不可能在顷刻间完成这个工作的。跟他们相比,我们这些作曲家真是什么都算不上……当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起滔天罪行,因为受害者们从来都没同意要参与其中,他们不是自愿身临“演出”现场的。这一点显明无疑。也没有人曾告知他们:“你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死去。”
任何熟悉
20
世纪艺术史的人都不会对斯托克豪森反动性的言论感到多么惊诧。
其后,斯托克豪森发表声明说,杂志所刊载的他的言论并不符实,是对他的恶意诽谤,并对此作出了如下澄清:
在汉堡的新闻发布会上,我被问到如果米迦勒、夏娃、路西法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会如何,我回答说他们不是存在过,而是现在就存在,比如路西法现在就在纽约。在我的思想里,我将路西法视作宇宙中的动乱、混沌之神。他对于爱全然不晓。接下来他们又问了我几个关于“
9
·
11
”事件的问题,我说这件事即是路西法了不得的艺术作品。我的确使用了“艺术作品”这样的字眼来拟人化地指称路西法的破坏行动。在我其他的评论文章里,其含义是清晰无疑的。
我们着实很难否认,穆罕默德·阿塔与其帮凶谋杀且自杀式的举动具有某些艺术作品的特征:此一令人叹为观止的事件不仅带有极强的象征意味,并且是依据精确的“作曲”及“演奏”规则来实现的。当然,这么说绝不暗示着笔者对这出大屠杀有任何积极的看法,只是它着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理解犯罪行为在奇诡的媒体时代中所发生的改变。
大屠杀不是什么新鲜事,对我来说意味深长的是那些同时包含了大规模行动与自杀意图的情况,这会使得大屠杀尤为独特地具有让一切化归虚无的趋向。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此类由大规模行动、大型屠杀以及自杀倾向(虽然这三点并不一定同时被满足,比如詹姆斯·霍尔姆斯一例)构成的事件在过去的约莫
15
年中发生得愈发频繁。
或许我们能够在众多的大型屠杀案件作案者身上发现与沃霍尔安迪·沃霍尔:一位美国艺术家、印刷家、电影摄影师,是视觉艺术运动波普艺术有名的开创者之一。的承诺相关的意图。沃霍尔曾说:“未来,每个人都能举世闻名
15
分钟。”换言之,作案者们大概希望自己能够出现在电视中,并视此为证明个人存在的证据。
较之常人,一些大屠杀作案者表达出了更突出的对其举动之引人注目程度以及内里暗含的沟通向度的强调。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即一典例。
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
2007
年
11
月
7
日,
18
岁的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杀害了约凯拉中学的
9
名学生,这所学校位于距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北向
60
千米处的图苏拉镇。
枪击案发生前数小时,用户“风暴恶魔
89
”在
YouTube
上上传了一段宣布要进行大屠杀的视频。在该视频中,约凯拉中学的照片被拆解成了碎片,屏幕上随即出现一位男子持枪对准相机的鲜红图像。
上午
11
点
40
分,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进入了学校的主要通道,并即刻开始对在路上看到的任何人开枪。校主任海伦娜·卡米命令所有教师与学生马上躲进教室,用障碍物将门窗封住。然后她离开了学校行政办公室,试图说服奥维宁投降。
奥维宁在学校操场上朝卡米开了七枪,使得她当场丧生。几分钟后,一位校医试图救助那些受伤躺在地上的同学,可奥维宁把她也杀了。接下来,奥维宁大摇大摆地走在校区里,声称要掀起一场革命,鼓动学生们一道破坏学校公物。
奥维宁的一位老师回忆说:“他不慌不忙有先有后地走过学校的一条条走廊,敲门,向门内射击。这太不真实了。我亲手教的孩子向我跑来,大声尖叫着,手里拿着一把枪!”
除此之外,奥维宁还在一栋建筑边倒了汽油,企图让学校葬身火海,但他太紧张了,没能做到。他的一举一动就像个绝望的机器人。
上午
11
点
55
分,一支警察巡逻队抵达,其后又来了大约
100
位警官。警察试图与奥维宁进行谈判,可他的回应却是一记记枪击,不过他并没能射中任何一位警官。
中午
12
点
24
分,奥维宁对着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
1
点
54
分,他在一间男式盥洗室被发现,意识丧失,但还活着。
根据芬兰媒体的报道,自
1999
年至此,芬兰共已发生过
4
起校园谋杀案件,可没有一件伤亡像这样惨重。这个国家上次发生大型案件还是在
2002
年,一位年轻男子在赫尔辛基的一家超市里引爆炸弹,当时算上他共有
7
人丧生。
2008
年,又一起枪击案发生在了考哈约基学校。一位名叫马蒂·尤哈尼·撒里的年轻男子再现了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的所作所为,他举着一把半自动手枪四处射击,重伤
10
人,后亦对准自己头部开了一枪。
尽管芬兰的国家人口仅有
500
万,但其大型枪击案的发生频次却比许多人数远超芬兰的国家还要高。意料之中的是,芬兰的人均枪支拥有率也在全世界名列前茅。
自然选择者的宣言
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事件中尤为引人注意的一点,乃是他于实施犯罪行为前在个人网站上发表的文字,这篇文章简短而又公开地阐释了其谋杀行为背后的哲学:“我是反存在的存在主义者,反人类的人道主义者,反社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现实主义的理想主义者,崇敬神圣的无神主义者。”他还在文章的后写下了“自然选择者的宣言”,这句话在网络上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
自然选择是如何变成人为选择的?
今时今日,自然选择的过程已是全然错乱。规则被颠倒了。长时间来,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种族一直在不断衰颓。低智、愚昧、软弱的人繁衍得比聪慧、意志坚定之士更快更多。法律保护了绝大多数低智者,又任由他们来选举社会领导。现代人类不仅背叛了自己的祖先,更背叛了子孙后代……自然之本性被宗教、意识形态、法律等诸多极富欺骗性的体系扰乱了。
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中的一种,世界并不仅为人类而存在。死亡与杀戮算不得悲剧,这样的事从古至今都在大自然里所有的物种间发生着。摘自《芬兰校园枪击案》所引用的《自然选择者的宣言》文段,
2007
年
11
月
7
日,
http://science- blogs.com/pharyngula/2007/11/07/school-shooting-in-finland/
。
这段典型的新自由主义论说旨在矫正现今被歪曲了的所谓“自然选择”,而将其还原至弱者在面对强者时不受任何社会保护的原初样态。
不是所有人的生命都那么重要并值得守护。只有优秀的个体(聪慧,自觉,意志坚定)才应当生存下来,至于那些卑劣的个体(占人类的大多数,愚蠢,发育迟缓,软弱)则该任之自生自灭。不过,也有另一种缓解现状的方法:愚蠢的人去做奴隶,聪颖之士方得自由。所谓聪颖之士指的乃是那些拥有自由心灵的人,他们用智慧谋生,善于进行哲学思考,明了何为正义,这样的人应当是自由的,应当成为统治者……而活得跟机器人似的大多数家伙尽可以都去做奴隶,反正这与其现状在本质上也相差无几,而他们对此并不在意,更何况,他们的心智还如此低下。
与大多数人认为的不同,纳粹并非基于这种思想而进行大屠杀的代表。纳粹主义者的一些思想特征在他们的言论中表露无遗:暴力倾向,主张采取灭绝人性的犯罪手段,种族主义。然而,奥维宁认为纳粹主义是去个体化的典型形式。奥维宁的信仰其实是激进个体化,他迷信孤独的王者:金融经纪人与持枪者。影射纳粹和鲁尔威斯特伐利亚工业区大企业家及金融家的联系。
奥维宁还在他的宣言中写道:
集体主义下的去个体化使得个人被驯养成为没有思维能力的畜群的一分子,受控于国家、公司、教堂或其他形式的组织群体、意识形态、宗教以及群体谬论,并进一步内化集体的规则、道德和行为模式。这种现象可谓见诸历史上所有的暴君专政、独裁、极权主义、君主制、纳粹主义、法西斯主义以及宗教社会。
接下来,奥维宁在文章末尾表达了自己的向死之意:
我已经准备好为了我所知乃是正确、公正的真理付出生命……哪怕我注定将要失败,这场战役将仅仅被视作恶魔之举……但我宁肯奋战而亡,也不愿度过漫长且郁郁不平的一生。
这就是属于我的战役:以一人之力对抗人性,对抗政府,对抗世上软弱的大多数!人道被高估了!是时候让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回归正轨!
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的宣言可被视作其大屠杀思想的文字宣示——以残杀作为纯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隐喻信息。奥维宁的宣言便是我们尝试破译其一切举动的关键。
奥维宁的政治思想在其文章中亦表现得清清楚楚:
我痛恨什么,我厌恶什么?
平等,宽容,人权,政治正确,伪善,愚昧,以信众为奴的宗教与意识形态,抗抑郁药,电视肥皂剧和戏剧演出,
Rap
音乐,大众媒体,审查体制,政治民粹主义,宗教盲信者,主流道德观,极权主义,保护消费者利益主义,民主制,反战主义,国家黑手党,酒鬼,电视商业广告,人类。
正如过去
30
年来伟大的撒切尔夫人所表达的那样,奥维宁所憎恶的样东西就是平等。接下来,较之大部分伪善的新自由主义政客,他更为直截了当地宣泄着自己对于宽容、人权以及政治正确的痛恨。显而易见地,他对审查体制、极权主义、民主制和反战主义亦是毫无耐心。究其本质,奥维宁的宣言已然表现出了一位茶党激进分子之计划的全部特征。在正式确定如何在约凯拉高中实施暴行之前,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先给自己来了几张“自拍”,照片里,他穿着一件印有总结自己志向及他所谓自家“诗学”的
T
恤,衣服上写着几个字:“人道被高估了。”我不清楚他从哪里看来了这句话,又或者他因何而生此愤慨感叹,但这寥寥几字却值得我们严肃以待。它们可并非陈词滥调。
人道主义与自然
唐·德里罗在他出版于
1985
年的小说《白噪音》中如是写道:
杰克,我认为这世上有两种人,杀人者与死亡者。我们中的大多数是死亡者。我们没有那种气质,那种狂怒或任何成为杀人者应当具备的东西。我们对死亡逆来顺受。我们躺下,然后死去。可是想想看做一个杀人者会是怎样的感觉吧。想想看就理论而言,在正面对抗中杀死对手是何等的振奋人心。他死了,而你活着。杀死他你就能得到生命得分。杀的人越多,你积累的分数就越高。这便解释了那么多大屠杀、战争和处决罪犯的来由。唐·德里罗:《白噪音》,第
290
页。
“人道被高估了”之言暗示着自然的冷漠,以及时间不带任何感情的流逝。这样的观点可与《旧约》中上帝的形象相应,上帝造人,而对人类遭受的苦难无动于衷。及至《新约》,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观念在本质上的转换:上帝化身人子来到世间,感受人类的激情,承担人类的苦痛。上帝不带分毫情感的时间被打断、破坏,与人类的时间交织在一起。这便是基督教中人道主义革命之所以兴起的缘由:基督教与人道主义不再将历史视作不朽真理与无情自然中的匆匆片段,而是以人的相对主义人的相对主义:无论什么样的人都有其存在的真和存在理由,认知以及真理决定于认识真理的人和人群。视角来作出解读。人类的遭际被看得比永恒真理更加重要。
现代文明的基石于此可见:人类历史与社会被赋予独立性,疏远乃至不再依从宇宙洪荒的永恒规律。多亏了科学革命,我们获知统御星辰、天空、矿石的乃是机械定律,并由此为人类之存在重构出基于爱与同情的规律。
现代人道主义认为,被千古不变的物理法则统御的大自然与人类历史是割裂的,统御后者的乃是王室意向或民主志愿。现代文明构建在这样一种观念上:人类社会首先必须遵循同情之法,亦即彼此间的理解及团结,而非宇宙之法。政治学唯有建立在对人类意愿及激情的理解上方能成立。
在《论人的尊严》一书中,皮科·德拉·米兰多拉清晰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上帝将人造为与宇宙中的其他一切事物不相类的生灵。当宇宙依循严格的规律运行时,人类却并不受任何内在章则的束缚。
我们神的复数敬称。未赐亚当你当希求及你所思虑的——那被具有、占有的属于你自己的稳定席位、特殊的固定形态以及特许的赠礼。在我们写下的律法中,限定了其他生物为之所束缚的天性。而你依凭你的自由决断,我将这决断交于你手,使你不受条框之限制;你将自己为自己确定本性之极限。我将你置于世界中心,叫你方便环视周遭,看清世间种种。我们创造你,非属天堂,非属尘世,既非永生,亦非将死。你,便如因荣耀而受委派的法官,是你自己的铸工与造主;你将雕琢自己,让自己成为你所钟爱的模样;你也可以堕落自己的自然本性,及至成为牲畜;你还可以藉灵魂之因升华自己的自然本性,直到成神成圣。约翰·皮科·德拉·米兰多拉:《论人的尊严》,第
5
页。
现代文明即发生在这种非确定性以及由之生出的自由中,人类律法被视作人类造出的产物,而非上帝制定的自然法则的映射。皮科的论说向我们展现了人道主义者是如何探讨自由的,此外,我们也能从中窥得由人道主义至启蒙运动的线索。在由非确定性提供的人道主义空间内,人类运用自身理性建立自己的规则,换言之,道德法则与政治学的普适性乃立身于人类理性,而非自然法则。
社会文明,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主义即可被视作如是思想之逻辑的发展以及人道主义文明之现代建设的终极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确证了人类不受冷酷的自然法则控制而拥有自治权;继之而来的启蒙运动进一步地对人类的自治空间进行了理性校准。
19
世纪的社会主义者为我们留下这样一笔政治学遗产,基于人类的理性与同情而非自然法则,基于人类分享相同感受、相同苦痛与相同志向的能力,他们确证了公正与平等的可实现性。
现代性正是社会文明于如是思想发展进程里创造出的一种终极样态,在这种样态下的社会文明中,满足群体的一般性需求较之个体意向的实现更为重要。促使社会文明往这种方向发展的指引推动的意图乃是希望阻止个体与每一个他者间无休无止的战斗。然而在过去的
30
年中,这样的社会文明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的冲击下正趋于土崩瓦解,而后者实乃推证全球性新自由主义政治学的意识形态先驱。
社会达尔文主义哲学有着难以攻破的坚实的唯物主义基础。它认为,仁慈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无论在大自然还是社会中,都不能削弱进化的力量。
若说自然进化的特征便是适者生存,那么人类历史进化亦非例外。因此,企图改变优胜劣汰的局面是断不可行的。弱者的出路不过是接受强者同情性的帮助,而强者则能依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获得裁决经济发展方向的权力。以上所言毫不含糊地表明,社会与大自然的生活实际上并没有丝毫差异。
引人关注的是,哲学家、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奇·哈耶克认为,亚当·斯密提出的无形之手正是以一种近乎自然力量的形式调节着市场。依据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思想,当代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将人道主义构建出的自然法则与道德理性间的差异抹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换言之,经济关系——遵循自然法则中的自我调节规律,故而并不需要民族国家或任何政治团体介入其中对之进行特定调整。人类无从享有特殊优待,因为唯有市场本身的原初动力方是经济生活的有效调节者,从而全部的社会生活亦受其调控。
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的座右铭“人道被高估了”,便纯粹是对新自由主义思想就无形之手在经济生活中首要有效调节作用之断言的改写与意译。自然法则中的适者生存到了经济生活中化身为对之进行调节的无形之手,而经济生活又被视作人类活动与文化中重要与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部分。经济理性凌驾于人类任何其他形式的理性之上,无情的自然法则因经济理性的实现而庆贺自己的胜利。人类在自然意志面前俯首称臣。
这便是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企图教给我们的课程,而他并非这特殊讲台上的讲师。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根据作者的调查研究,这些随机杀人者全部是青年男性。那么,我们生存的机器智能时代,问题少年为何易化为校园枪杀案元凶?随机杀人犯心理为何如此阴暗?数字时代为何反而加重了现代人的孤独与痛苦?意大利思想家法兰克·贝拉迪勇于探究,结合哲学、心理分析、新闻报道,找寻当代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经过40多年的辛苦研究,贝拉迪以反乌托邦式的讽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美国《黑暗骑士》首映会枪击案的“蝙蝠侠小丑”杀手、挪威爆炸枪杀案的安德斯·布雷维克、韩国赵承熙在美国制造校园枪击案、韩国自杀风潮到日本病态自杀现象,以及近年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一连串恐怖性自杀举措……在世界逐步数字化的时代里,当个体对生活之真实及诸乐趣渐失信心,在极具欺骗性的电脑特技仿造的“英雄人物”误导下,他会采取极端的犯罪暴行以寻求精神的解脱和痛苦的宣泄。
弗兰克·比弗·贝拉迪(Franco “Bifo” Berardi):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欧洲知名作家、理论家,意大利自主主义运动的最重要核心人物。1976年创立私人电台 Radio Alice;1980年,与法国心理分析学家菲利克斯·瓜塔里密切合作。著作有《工作时的心灵:疏离到自主权》《起义:谈诗学与经济》《未来以后》等。
这位男士随后还会说,这场表演“飞快地“变成“非常真实“。””””
7月5日在网站注册后,霍尔姆斯曾尝试联系三个不同的女人,但都被拒绝了。
影片传达的此一信息乃是是扭曲的,并且在根本意义上带有某种族歧视的意味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你喜欢《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那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变态重口味新作。这是意大利杰出思想家弗兰克·比弗·布拉迪至今令人不安的作品。
★ 本书没有关注传统意义上的连环杀手,因为这类人有着密不可宣的虐待狂倾向,沉迷于他人的痛苦,享受看到人们死去。而这里的主人公全是本身就饱受精神折磨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他们借此来宣泄自己对公众关注的病态需求,并以之为逃离地狱的自杀性出口。这些凶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主要趋势之一的*示威者。
★一个内心极度痛苦的人,为何会选择恐怖枪杀案来寻求精神的宣泄?我们生活的家庭、学校、集体,在个体走上犯罪道路上,起了怎样的作用?科技发展与数字网络的流行,为何加重了现代人的孤独与痛苦?这是绝望的恐惧时代***的救赎之作!当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们应该读读这本书!
书摘插图
2007
年
4
月
16
日。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布拉克斯堡的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校园内。在学生赵承熙的登山包中,装有锁链、锁头、一把锤子、一把刀以及两支合法购买的半自动手枪,内含将近
400
发中空型子弹。
清晨
7
点
15
分,赵承熙在安布勒约翰斯顿西侧宿舍楼枪杀了两名学生。然后,他走回自己的宿舍房间,清除电子邮箱中的邮件,拆除电脑的硬盘驱动器。接下来,他去了一家邮局,向
NBC
新闻寄出一个装有文章与录像带的包裹。早上
9
点
45
分,他回到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校区,进入工程系诺里斯教学楼,枪杀
30
人,并终饮弹自尽。
事件发生过程中总计
32
人丧生;另有
23
人受伤。这是美国历史上单人作案造成的后果严重的枪击案,哪怕在世界范围内看亦是如此。
赵承熙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极其复杂,涉时较长。根据调查者的说法,在进入诺里斯教学楼后,赵承熙锁上了楼内三扇主要出入口的大门。他在每扇上锁的门前放了一张字条,警告说任何试图破门的举动都会导致一个炸弹爆炸。就在连续枪杀开始前,一位教职工发现了字条,将其带到教学楼三层通知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与此同时,赵承熙开始在二楼枪杀学生。
赵承熙开始射击后的几分钟内,警方就接到了报警电话。
作案过程中,赵承熙曾打开又关上几间教室的门,似乎在寻找某些特定的班级,随后,他射杀了一位正在某间教室内讲课的教授并继续开枪,其时教室内共有
13
名学生,有
9
人被杀害。接下来这位年轻的枪手又进入另一间教室,杀死了
6
名学生
1
位教授。他还想再进入两间教室,但里边的学生通过设置障碍物阻止了他。
利维乌·利布雷斯库教授,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人大屠杀的以色列幸存者,有力地阻止了凶手进入
204
教室。利布雷斯库紧紧地抵住门,直到教室中的绝大部分学生从窗户逃了出去,但他自己却被从门外射入的数发子弹击中,当场身亡。此外,
211
教室中亦有
2
人在尝试抵住门时被杀害。
赵承熙的痛苦
8
岁那年,赵承熙与父母和姐姐赵善敬一同来到美国。公布于弗吉尼亚州政府网页上的《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大型枪击案:调查小组报告》展示了关于赵承熙心理健康状态的精神病理学报告,其中详论了赵承熙初来乍到时融入新文化的困难:
转变是困难的:家中没人会讲英文。两个孩子都感觉自己为外界所孤立。父母开始进行长期的与干洗业务相关的辛勤劳作,每天的工作时长都在增加。就此项工作而言,英语并不是必需的,所以不论在工作场合还是家中他们都讲韩语。赵善敬说,弟弟似乎比在韩国时更为孤僻不合群了。她还记得他们曾多次“被别人取笑”,但她却并没作出什么反应,而是以为“他们说的都是正常的东西”。约莫两年后,姐弟俩方才能够理解、阅读以及在课堂上书写英文。他们在家中仍说韩语,但赵承熙再也不读、写韩语。
横亘在赵承熙与其家人间的问题是缺少沟通,这使得家人担忧不已,甚而感到崩溃。这么多年来,赵承熙极少与父母说话,并且回避任何眼神交流。
根据调查小组的一项报告,赵太太有时会崩溃到用力摇晃自己的儿子。他偶尔跟姐姐说几句话,但也仍旧拒绝讨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想法,不愿意分享其对生活、学校以及已发生事件的观点。如果在有客人来家里时被叫出来,赵承熙会掌心出汗,脸色惨白,难以动弹,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哭出来。一般来说,他只会点头摇头示意“是”或“不是”。
移民,面对不同文化和语言的不知所措,孤独感,在新文化环境中的茫然若失。被贴上精神失常的标签,在新集体中进一步边缘化,受到欺凌与羞辱,于沉默中积攒起来的暴怒,对复仇的强烈渴望。发生在赵承熙身上的一切正是世界上千千万万移民者所面对的现实。
在进行大屠杀的当天早晨,赵承熙寄给了
NBC
新闻频道一个携有诸多信息的包裹:录像带、照片、日记、文件。这位被排斥、被孤立、被边缘化、精神状态极不稳定的少年在处理电视台相关事项时却出人意料地正常。在他看来,媒体能够被当作自己后现代化的红颜知己,在众多媒体中,他相中了
NBC
新闻。
NBC
新闻的总裁决定,仅向大众展示总时长达
25
分钟的视频中的两部分,总计
43
张照片中的
7
张,以及长达
23
页文章中的
37
句话,赵承熙在进行次射击后对文章进行了终修改。
NBC
新闻总裁表示,没有展出的内容中包括有“过于严重的亵渎”以及“难以直视的暴力图像”,他说自己希望未被放出的材料永远都不会被公开。
以下内容节选自被公开的部分文章,为赵承熙本人所作:
践踏我的心灵对你们来说不够。强奸我的灵魂对你们来说也不够。鸡奸我的情感对你们来说还不够。你们满足自己放肆的享乐主义与阴毒的虐待倾向的每一分每一秒,本都可以被用来阻止今日发生的一切。扪心自问吧,长久以来我到底做过些什么呢?这样多的年月、时辰、分秒。要是你们是自己所犯之滔天罪行的受害者,一切又会如何?要是你们也尝过受害者的滋味……
对于你们这些有虐待倾向的变态来说,我什么都不是,就是一坨狗屎。你们践踏了我的心灵,强奸了我的灵魂,一次又一次烧灼我的意识。你们以为自己扼杀的不过是一个可悲的、名存实亡的生命。多亏了你们,我死了,正如耶稣基督,我将鼓励那些被你们虐待过的虚弱且无力抵抗的人们——我的兄弟,我的姐妹,我的孩子。
正如摩西,我将叫红海一分为二,然后带领我的民众——那些你们曾经欺凌并一直想要、尝试这么对待的弱者、无力抵抗者还有各个年龄段的无辜孩童——走向不朽的自由。多亏了你们这些罪人,你们这些洒血的人,我将在这个世纪为我的后代树立榜样。
你们现在可能还稳稳地站在意欲使之永恒的美国恐怖主义基地上,但那些被你们欺凌过的孩子会站起来。借助上帝赐予我们的伟大力量,我们会把你们打倒,你们这群热衷恐怖主义的人,我们要痛宰你们。
查阅过录像带、图像与宣言的警官们认为,这份寄给媒体的包裹对他们了解赵承熙为什么杀人并没有多少实质意义上的帮助。同样看过这些材料的迈克尔·维纳博士表示:“这些视频并不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赵承熙。它们扭曲了他的形象。他一直是温顺、安静的。但在这些公关录像中,他尝试把自己变成一个昆汀·塔伦蒂诺式的电影形象。”
由警察与维纳博士做出来的估量忽视了一点:“昆汀·塔伦蒂诺式的电影形象”与那个温顺、安静、抑郁、对外界无动于衷的赵承熙本来便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赵承熙的话听起来颇具戏剧性,但其内里却不乏一定的事实存在。无可置疑的是,这些并不能捍卫他的罪行,但它们亦向我们展示了一般人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经受的痛苦。无可厚非的是,
NBC
新闻的总裁决定封锁赵承熙的信息可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些信息听起来,太像是代表承受着社会剧变之一代人中那些脆弱者发出的极具恐吓力的宣言,召唤着世界上那些孤独年轻的书呆子一同来进行伤害他者式的自杀。社会上有多少这样的人呢?辗转于众多的网络博客中,我发现一些年轻的学生,因为也对多年来受到的欺凌愤恨不已而在日志里表达对于赵承熙的敬佩。赵承熙作为承受社会剧变这一代人中的一分子,他的疯狂意味深长。物理、语言以及文化的去区域化在他的心路历程与社会经验中造成的影响清晰可辨。
赵小姐(赵承熙的姐姐)花了很大的力气来帮助弟弟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她努力地去与他交谈,鼓励他敞开心扉,“获得更大的勇气”。父母们亦敦促他参加活动与体育项目。他们很担心他在封闭自我并感到孤独。其他家族成员会问赵承熙他为什么不讲话。据说赵承熙对这种逼问带来的压力表现得很愤怒。赵先生自己也有着安静寡言的性格,所以较之别人他更能够接受自己儿子内向孤僻的性格,但在要求受到儿子的尊敬这一点上他是严苛的。他和赵承熙会因此而发生争执。根据一份调查记录,赵承熙的父亲从来不表扬自己的儿子。赵承熙近来的写作作品中如果涉及父子关系,其中父亲的形象往往都是负面的。赵承熙从来不谈论跟学校有关的事情或者分享自己的想法。他的母亲和姐姐会问他他在学校过得怎么样,试图看看是否有人在“欺负”他。姐姐知道,有时当他走在学校走廊上时,会有一些同学对他大喊讥讽之语。可每当有人问他近况如何,他的回答永远是“还可以”。
前言
关于本书的四则说明
1
2012
年
7
月,在听闻于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城一家影院举办的蝙蝠侠电影放映式上发生的大型枪击案后,我决定动手写作本书。长期以来,厌恶感与一种怪诞的魅力交织在一起,引领着我如饥似渴地去了解大型凶杀案凶手的相关信息,此类案件的数量如今似乎正在激增,在美国尤甚。可直至读到詹姆斯·霍尔姆斯及奥罗拉屠杀案的新闻后,我才终于打定主意以此为主题进行写作。促使我采取行动的并非这出暴行,亦非在美国一个人不论精神错乱与否,皆可购置带有致命威胁的武器这一荒谬现实,这些对我们来说怕是习以为常了,为触动我的乃是凶手举措中那打破景观与真实生命(或者说,真实死亡)之隔离的隐喻性意味。我猜,詹姆斯·霍尔姆斯该是从未读过居伊·德波居伊·德波:
20
世纪知识分子革命者,其理论服务于民主、人民和政治权力。德波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先锋革命运动及情境主义国际的领袖,其代表作乃控诉战后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主义的经典《景观社会》。的著作,通常来说,人们是在没有阅读相关文章的情况下采取行动的。然而霍尔姆斯的姿态带有一种境遇主义气息,于这气息中,整个
20
世纪的先锋思想再度聚集,漠然重演。达达主义艺术家们有言:“废弃艺术、废弃日常、废弃艺术与日常之隔离。”在我看来,霍尔姆斯的举动正是意欲消除观众与影片的隔离,他想要置身影片之中。
因此,我开始情不自禁地去了解蝙蝠侠电影放映式上的惨案。我的关注点也促使我搜集其他射杀民众的男性凶手的信息——白人、黑人、老人、青年、富翁、贫者,他们统统是男性,没有一位女性,个中因由暂未可知——并对此前的大型凶杀案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我逐渐意识到,相较于经济学家与政客们文明的疯狂,这种可怕的疯狂反而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此刻的世界。透过特殊的视角——犯罪与自杀,我看到了资本主义之苦痛,也看到了社会文明之支离。
当下,资本主义现实正赤裸裸地上演着。它糟透了。
2
本书的主题并不限于犯罪与自杀,还有虚无主义国度的建立,弥漫于现代文化中的自杀倾向,以及关于恐慌、侵略和相应暴行之现象学研究。以上即为我分析大型凶杀案的角度。而我尤其关注的是杀人行为中那些耐人寻味的隐喻及其自杀维度。
我对传统意义上的连环杀手毫无兴趣,这些精神病患者有着秘不可宣的虐待狂倾向,沉迷于他人的痛苦,享受看到人们死去。我关心的乃是本身就饱受折磨并走上了犯罪道路的人,他们借此来宣泄自己对公众关注的病态需求,并以之为逃离地狱的自杀性出口。我写过关于赵承熙赵承熙: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作案者,枪杀
32
人,并饮弹自尽。、埃里克·哈里斯、迪伦·克莱伯德埃里克·哈里斯与迪伦·克莱伯德:美国科罗拉多州杰佛逊郡科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案作案者,此二人配备枪械和爆炸物进入校园,枪杀
12
名学生和
1
名教师,造成其他
24
人受伤,并随即自杀身亡。还有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佩卡
-
埃里克·奥维宁:芬兰南部图苏拉镇约凯拉中学校园枪击案作案者,枪杀
9
人,致使
11
人受伤。行凶后开枪自杀,抢救无效身亡。的文章,他们杀害无辜的人以博取全世界的关注,又随即结束自己的生命。我也写了关于詹姆斯·霍尔姆斯的文章,他采取了象征性而非实质意义的自杀行为。
我以此特定的通过谋杀他者来实现的自杀为写作主题,因为这些凶手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主要趋势之一的示威者。
3
在《荧屏上的卑琐者》一书中,黑特·史德耶尔如是回忆大卫·鲍威于
1977
年发行的专辑《英雄》:在新自由主义革命盛行、世界逐步数字化的时代里,他歌颂一类全新的英雄。英雄已死——万岁,英雄!只是鲍威的英雄不再是主体,而是客体:一样事物,一个意象,一种光芒万丈的崇拜物——在其残骸上复活的乃浸透人欲的商品。看看
1977
年《英雄》的
MV
,你就知道我为何这样说:
MV
同时从三个视角剪辑鲍威独自歌唱的模样,用图层技术使这三重影像交叠出现。由此,鲍威扮演的英雄不仅被克隆,而且成为了一种可重现、衍生乃至被复制的意象,这首歌被驾轻就熟地用作各式广告的配乐,鲍威那迷人、无忧、超性别的形象则被打包为一产品式的崇拜物。这个英雄不再是一位做出丰功伟绩的传奇之士,甚至也算不上偶像,他只是一个被赋予了超人类美感的闪闪发光的产品:这是一种意象,且仅仅是一种意象。这位英雄的永生并不体现在能从种种残酷考验中存活下来,而在于其可被复印、回收乃至再造的能力。他的样式与外形尽可以被破坏或改变,但其内核则始终完好无损。这东西之所以永生,正是因其有限,而非不朽。
1977
年,庞克乐队“扼杀者”直截了当地向人们宣告那显明的时代事实:英雄主义已然终结,托洛茨基、列宁、莎士比亚皆已死去。这一年,当左翼分子涌向红军派成员安德里亚斯·巴德、古德兰·恩斯林与让·卡尔·雷普的葬礼时,“扼杀者”在其专辑封面上送上巨大的红色康乃馨花圈,并宣告:世无英雄。永不复有。
在古典主义传统中,有别于悲剧与抒情诗,英雄乃是史诗想象之产物。他依凭自己坚定的意志与过人的勇气,征服自然,塑造历史。他修筑城邦,抵抗混沌邪恶的力量。这样的英雄形象直至文艺复兴时期依旧存在,马基雅维利的君主即可被视作现代政治视域中的英雄:建立民族国家,兴建产业基础设施,为统一大业奠定基石。
随着现代性的终结,当世俗事件的复杂性与高发生频率强胜于意志之力时,史诗中的英雄们及其诸事迹也消弭了。一旦混沌再行于世,取代史诗英雄现身的则是批量制造出的仿真机器。史诗话语失去了自己的位置,替之上位的是符号主义与广泛传播幻觉的机器。此类仿真物游戏通常以同一性样态出现,诸如现代流行的摇滚、庞克、电脑文化等亚文化。这里潜藏着后现代形式的悲剧起源:人们正踏在将幻觉当作真相的门槛上,将同一性当作真实的原乡。 随之而来的是讽刺的匮乏,面对当下已成定局的去区域化,世人通过一系列的谋杀、自杀、狂迷表现、侵略性举动乃至战争来表达自己对于原乡的渴望。
我以为,唯有通过讽刺以及对于置身英雄游戏中心之仿真物的清醒理解,亚文化中的仿真英雄才可能得以存活。
4
1977
年,人类历史迎来了一个转折点,英雄们纷纷死去,或者换个更好的说法,他们消失了。英雄不是为仇敌所杀,而是改换了自己的存在形式:他们消融了,化作幽灵。自此,人类由极具欺骗性的电磁物仿制出的英雄误导着,对生活之真实及诸乐趣渐失信心,转而开始了对那可无限增殖之意象的信仰。正是在
1977
年,英雄们从现实生活与生动历史中淡出,移居至视觉模仿与神经模仿的世界。这一年乃是个分水岭:世界从人类进化的时代,跨入了去进化或曰去文明的时代。
那些在现代世纪中,由劳动与社会团结创造出的东西,在经济侵略性发展的去现实感进程中一一崩塌。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间矛盾重重的联盟——这联盟为世人留下了公共教育体系、卫生保健、交通运输、社会福利以作为现代社会的物质遗产——终究牺牲在资本市场中无形之手的宗教教条之下。
在
21
世纪的第二个
10
年里,后资产阶级以金融黑洞的形式呈现出一片荒芜样态。这个全新的空间逐步吞噬并毁坏着此前两百年间人类的辛勤劳作与集体智慧,将社会文明由具化的实在转变为种种抽象之物:数字图标,运算法则,数学暴力以及金钱堆积成的虚无。仿制品那极富诱惑性的力量将物质实体转化作可消解的意象,使可视化艺术屈从于群发垃圾邮件,让语言文字成为虚伪的广告体制的奴仆。当这一进程趋向终结时,真实生活便消融于金融累积的黑洞中,无迹可寻。
当下亟须被探讨的问题乃是,人类之主体性与感性,人类之想象、创造和发明的能力还所剩几何?人类是否还能够从那个黑洞中逃离出来,团结互助、尽己之力地创造崭新的生活形式?我们看到,从机器中习得的语言比从父母那儿获知的还多的这一代孩童,其贫瘠的感性能力使得他们疏于团结、缺乏同情、难能自理。源源不断无休无止的碎片化意象的重组取代了历史,无理性的投机活动的随机重组取代了政治意识与政治策略。我实在不知道,黑洞之外是否还有希望,明日之后是否仍存未来。
海德格尔马丁·海德格尔:德国哲学家,
20
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代表作有《存在与时间》《康德与形而上学的问题》等。,这位预言了未来之毁灭的哲学家歆慕的诗人荷尔德林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德国诗人,古典浪漫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自由颂歌》《人类颂歌》等。曾言:存危之境,亦必生出拯救。现下,社会想象力已然僵化乃至屈从于重组团体的虚幻意象,然则当务之急便是重新规划这片荒原。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够向前发掘出一种新形式的活动,在不借助艺术、政治活动与心理治疗的情况下重新激发感性,终达到使人类再度认识自身的目的。
书籍介绍
美国《黑暗骑士》首映会枪击案的“蝙蝠侠小丑”杀手、挪威爆炸枪杀案的安德斯•布雷维克、韩国赵承熙在美国制造校园枪击案、韩国自杀风潮到日本病态自杀现象,以及近年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一连串恐怖性自杀举措……在世界逐步数字化的时代里,当个体对生活之真实及诸乐趣渐失信心,在极具欺骗性的电脑特技仿造的“英雄人物”误导下,他会采取极端的犯罪暴行以寻求精神的解脱和痛苦的宣泄。根据作者的调查研究,这些随机杀人者全部是青年男性。那么,我们生存的机器智能时代,问题少年为何易化为校园枪杀案元凶?随机杀人犯心理为何如此阴暗?数字时代为何反而加重了现代人的孤独与痛苦?意大利思想家法兰克•贝拉迪勇于探究,结合哲学、心理分析、新闻报道,找寻当代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经过40多年的辛苦研究,贝拉迪以反乌托邦式的讽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无水印(559+)
- 实惠(490+)
- mobi(340+)
- 一星好评(622+)
- 简单(421+)
- 章节完整(566+)
- epub(426+)
- 无盗版(322+)
- 方便(603+)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美: ( 2025-01-16 21:18:55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温***欣: ( 2024-12-21 22:35:02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汪***豪: ( 2024-12-23 01:43:37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菱***兰: ( 2025-01-08 12:30:18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曾***文: ( 2024-12-20 19:37:35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师***怡: ( 2025-01-12 06:08:20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车***波: ( 2024-12-27 02:34:26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苍***如: ( 2024-12-28 14:25:58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林***艳: ( 2025-01-15 18:47:04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融***华: ( 2025-01-02 16:19:47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隗***杉: ( 2025-01-07 20:46:0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堵***格: ( 2025-01-05 04:43:46 )
OK,还可以
喜欢"假如我是蝙蝠侠"的人也看了
增广贤文·格言联壁 (清)金缨等编 长江文艺出版社【放心购买 无忧售后】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I SPY 视觉大发现(全10册)【英文原版】I Spy Ultimate Boxed Set ISBN9789814729727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2011最新版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历年真题及专家详解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货款项目审计指南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2024新版 寒假衔接五年级上册语文+数学+英语全套人教版小学生提优训练寒假作业同步练习复习衔接新课预习教材 乐学熊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 意大利语经贸谈判与口译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 书法雅言书法约言译注/历代书画名著译注丛书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 书要这样读:小学生整本书阅读计划 二年级 上(全2册) 快乐读书吧,真正提高阅读力,全面提升语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 Let the Mountains Talk Let the Rivers Ru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 可以量化的管理学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 国际气候资金法律制度研究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 满清官场百怪录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 2012中公版重庆选调生考试-全真模拟预测试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汇编(第6版)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 歌曲写作 epub 下载 pdf 网盘 2025 mobi 在线 免费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5分